無患籽當年苗 無患子,又名木患子、肥皂樹、洗手果、菩提子。屬無患子 無患子 (菩提子)科無患子(菩提子)屬。A、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高15~25m。樹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偶數(shù)羽狀復葉,全緣互生;斏,花期5~7月。核果近球形,徑1.5~2cm,10~11月成熟,黃色或橙黃色。種子球形、黑色、光亮、堅硬。B、生態(tài)習性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深根性,抗風力強。不耐水濕,能耐干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具水土保持功能。C、植物特性⑴深根性,抗風力強,能耐干旱,保護水土。⑵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高,造林比較容易。⑶喬木類,5~6年長成,1年1結果,生長快,易種植養(yǎng)護。⑷100~200年樹齡,壽命長。 無患子,又名木患子、肥皂樹、洗手果、菩提子。屬無患子 無患子(菩提子)科無患子(菩提子)屬。A、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高15~25m。樹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偶數(shù)羽狀復葉,全緣互生;斏ㄆ5~7月。核果近球形,徑1.5~2cm,10~11月成熟,黃色或橙黃色。種子球形、黑色、光亮、堅硬。B、生態(tài)習性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深根性,抗風力強。不耐水濕,能耐干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具水土保持功能。C、植物特性⑴深根性,抗風力強,能耐干旱,保護水土。⑵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高,造林比較容易。⑶喬木類,5~6年長成,1年1結果,生長快,易種植養(yǎng)護。⑷100~200年樹齡,壽命長。
2019-03-11 電議喜光性樹種,不耐庇蔭,但耐水濕、耐寒、耐旱。深根性,主、側根均發(fā)達,以深厚肥沃的河床兩岸生長良好。速生性,萌蘗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抗性強,葉片有毒,魚池附近不宜栽植。
2019-03-11 電議樹皮灰色,光滑;樹皮灰褐色,粗糙而不開裂,枝條平展。當年生小枝密生毛。葉質較厚,闊卵形或圓形,中上部邊緣有鋸齒;三出脈,側脈在六對以下,不直達葉緣,葉面無毛,葉脈沿背疏生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s性同抹;雄花簇生于當年生枝下部葉腋;雌花單生于枝上部葉腋,1—3朵聚生。核果近球形,單生葉腋,紅褐色,直徑4—5毫米;果柄等長或稍長于葉柄;花期4月,果熟期10月。核果近球形,熟時橙紅色,核果表面有凹點及棱背,單生或兩個并生。
2019-03-11 電議楊梅深受庭園、住宅小區(qū)綠化人員的喜愛和青睞。楊梅一般偏好用大苗移栽。培育楊梅應在3~4年后移植,株距以4m、6m為宜,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挖穴規(guī)格視楊梅苗木粗細而定,以長0.5~0.8m×寬0.5~0.8m,深0.4~0.6m為宜。移植前,應在穴底部施足基肥(也可在種植成活后追肥)。楊梅大苗必須帶土團,土團大小依苗木而定,一般胸徑3~5cm帶土團直徑為15~30cm。楊梅起苗時,先挖去土團周圍土壤,用草繩將土球上部縛牢并扎緊,以防土團松散。然后將底部土挖去,切斷主根,輕抬至地面,再用草繩將整個土團縛好、扎牢。楊梅栽植前應根據(jù)實際需要的樹型進行合理修剪枝葉,以防水分過度蒸發(fā)造成干枯。苗木放入栽植穴后,應將草繩四周剪斷,以利填土時緊密結合,并使草繩易腐爛,栽好時苗根際表土應高于地面5~10cm,并澆透水一次,視移栽季節(jié)考慮蔽蔭情況,成活率一般可達95%以上。
2019-03-11 電議思仙、木綿、思仲、絲連皮、絲楝樹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皮,扯絲片 高達20米。小枝光滑,黃褐色或較淡,具片狀髓。皮、枝及葉均含膠質。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7~15厘米,寬3.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幼葉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較密,老葉上面光滑,下面葉脈處疏被毛;葉柄長1~2厘米;▎涡,雌雄異株,與葉同時開放,或先葉開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內(nèi),有花柄;無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長的子房,子房1室,頂端有2叉狀花柱。翅果卵狀長橢圓形而扁,先端下凹,內(nèi)有種子1粒;ㄆ4~5月。果期9月。
2019-03-11 電議生長習性:喜光照充足、喜肥、喜水、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抗風力差,不耐干旱也不耐積水;生長速度中等偏快。枝條萌芽力較強,有相當?shù)哪秃浴?nbsp;園林用途:樹干端直,干皮暗褐色,樹冠塔形,姿態(tài)優(yōu)美,小枝淡紅褐色或紫褐色,葉片扁平翠綠,是落葉松中一個良好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園林配置應用廣泛。 繁殖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種子的壽命短,以新鮮的種子發(fā)芽率較高,小苗怕曝曬,需要遮陽。 形態(tài)特征為落葉針葉喬木,高達30米,干皮暗褪色縱裂,鱗片狀剝落,冬芽紫褐色,近球形,枝平展,有長枝、短枝之分,長枝上葉螺旋狀散生,短枝上葉簇生。當年生長枝淡紅褐色或紫褐色,被白粉和褐色柔毛,后轉灰褐色,毛漸脫落,短枝環(huán)痕明顯,葉扁平條形,長1.5-3.5厘米,背面中脈隆起,有明顯的氣孔線5-8條,雌雄同株異花。球花均單生于短枝頂端,球果小,卵圓形,種鱗薄革質,種鱗上部邊緣明顯向外反曲,鱗背有小疣狀突起,密被腺毛。種子倒卵圓形,具膜質種翅,花期4-5月,果熟秋季。 繁育技術1、圃地選擇與整地作床 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較肥沃的中 日本落葉松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輕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畝施有機肥750kg,深翻30cm,播種前均勻噴灑1∶1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寬lm,床間距25cm。 2、種子處理與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4小時,用清水洗凈后再倒人45℃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稍稍晾干后與三倍于種子體積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發(fā)芽坑內(nèi)催芽。發(fā)芽坑應挖在背風向陽處?由50cm,寬50cm,坑上覆蓋塑料薄膜,晚上加蓋草簾,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一次,待有30%的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 播種期在3-4月,當?shù)乇頊囟仍?0℃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為4-4.skg/hm2,播種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條播,溝距10-15cm,溝深1cm,播后覆蓋1cm厚的細沙壤土, 并蓋一層稻草,蓋草后以不見地為宜,并立即噴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噴水,經(jīng)常保持床面濕潤。當幼苗有30%-50%出土時開始揭草,幼苗出齊后將草揭完,揭草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揭后及時澆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適時澆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濕潤,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結合松土進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須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兩次肥,每畝施尿素2.5kg。為防止病蟲害發(fā)生,待苗木出齊后每隔15天噴灑一次濃度為1%的波爾多液。 整地方式及規(guī)格一般采用穴狀、魚鱗坑和水平溝整地。在新采伐跡地、雜草較少的棄耕地,灌木較稀的立地條件上,采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跡地,灌木和雜草較密的立地條件上,應先進行割灌后再整地,魚鱗坑整地規(guī)格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溝整地,規(guī)格為溝長70-100cm,寬40-50cm,深為30一40cm。造林季節(jié)及密度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為好。采用2年生的1-2級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頃1600-1700株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頃2500株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幼林撫育造林后3年內(nèi)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撫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別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頃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進行較好次撫育間伐,間伐對象是病蟲木、風倒木、雪折木及被壓木。間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頃1500株,郁閉度在0.6左右為宜。 四、病蟲害防治日本落葉松主要須防治的是早期落針病。防治方法可采取營造針闊混交林的方式,對過密的林分,應清除被壓木、病弱木,并適當修剪枝條以減少病源,對發(fā)病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噴灑樹冠1-2次。
2019-03-11 電議用播種繁殖。種子應選自適當類型的優(yōu)良母株,暴曬2~3天后,去翅凈種,再稍日曬,使含水率不高于12%,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室溫下可保存半年多。如將種子含水率降至9%,貯于5℃以下低溫處,則可保存發(fā)芽力達數(shù)年之久。在播種前,先用福爾馬林1.5~2%溶液浸種消毒20分鐘,再用清水洗凈后,用55~60℃溫水浸種,令其自然冷卻,經(jīng)一晝夜后取出播種。濕地松還可用扦插發(fā)育苗,6月上旬或10月中下旬,從1~2年苗木上剪取側枝扦插,成活率可達80%以上。在園林中行獨植或叢植時,可用3~5年生大苗,行帶土團定植。但在育苗期間應經(jīng)1~3次移栽。苗期的病蟲害,主要有松苗立枯病、大蟋蟀等。定植后則有松梢螟、日本松葉蜂等為害。松毛蟲也吃濕地松的針葉,但更喜吃馬尾松葉,故受害較少。
2019-03-11 電議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15米。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樹冠可以覆蓋600平方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3至5朵生于葉腋,多著生于當年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每朵花花瓣4片,香氣極濃。葉腋生成聚傘狀,花小,黃白色,極芳香。樹皮光滑,呈灰色。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ㄒ干示蹅慊ㄐ,花形小而有濃香,花色因品種而異。有生長勢強、枝干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至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月或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fā)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桂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后,則可成明顯主干。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桂花(Osmanthusfragrans),葉對生、革質,花序簇生于葉腋,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桂花適應于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較低氣溫-13℃,較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桂花喜溫暖環(huán)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土壤中生長。不耐干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xiàn)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后要求要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jù)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墻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墻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凈通風的環(huán)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fā)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后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較多的可能。桂花結果還看品種,好多都是不結果的。桂樹的果實入藥有化痰、生律、暖胃、平肝的功效。枝葉及根煎汁敷患處,可活筋骨止疼痛,治風濕麻木等癥。桂樹的木材材質致密,紋理美觀,不易炸裂,刨面光潔,是良好的雕刻用材。
2019-03-11 電議用種子繁殖。采種要選擇25--30年生以上的健壯母樹,當莢果將開裂時采收,稍陰干后,驅除種子袋藏或混沙貯藏。種皮堅硬不透水,播種前用熱水處理或濃硫酸處理,挫傷種皮,可提早發(fā)芽和提高發(fā)芽率。1年生苗高40厘米,春季萌芽前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以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水分條件較好的山坡下部、山洼及河邊沖積地為宜。造林當年,應防止鼠害。
2019-03-11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