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苗網(wǎng)

葛根專題

葛根專題:帶您一站式了解葛根,種植葛根……

葛根是什么?葛根的17個藥理作用


中醫(y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中藥則是中醫(yī)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那么對于中藥,我們都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中藥材中的葛根,這是中藥中一種常用藥材,具有多種功效與作用哦!是不是很感興趣呢?那就一起來了解下


葛根的基本介紹


葛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xí)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fā)熱,項背強(qiáng)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

葛根屬于解表類的中藥,是豆科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全國各地都有生產(chǎn),秋冬兩季采挖,切片、曬干,可以生吃或者煨用。葛根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fā)熱,項背強(qiáng)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

葛根在中國大部地區(qū)有產(chǎn),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苦葛,是多年生落葉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較肥大,長圓形。主要分布在低山溝谷中。葛根淀粉含量在8~10\%,含葛根黃酮較高。據(jù)檢驗,每 100克葛根含總異黃酮14.82毫克,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葛根,又稱柴葛和藥葛,是多年生落葉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較肥大圓形,味苦、甘、黃褐色,含葛根淀粉12\%。主要野生低山溝谷中,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挖野葛根打粉自食或市場出售。有的農(nóng)民挖取野葛根,洗去泥沙,切塊曬干,賣給藥材收購部門。據(jù)檢驗分析,野葛含葛總異黃酮每100克達(dá)到21.59毫克,藥用價值極高。

粉葛,學(xué)名葛根,又叫甘葛。粉葛是多年生藤本豆科植物,葛根特別肥大,含粉率在25~30\%。因含葛粉多而得名粉葛,又因葛根甘甜,又將粉葛稱為甘葛。野生粉葛,主要野生于低山溝谷中,未經(jīng)人工栽培馴化,含淀粉率在17~20\%。也可用來作人工栽品種。葛根粉性涼味甘辛,有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等多種功能,可治外感發(fā)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qiáng)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疹、泄瀉等多種疾病。一般的粉葛質(zhì)韌,纖維性強(qiáng)。

葛根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紋理不明顯。質(zhì)韌,纖維性強(qiáng)。氣微,味微甜。


鑒別方法

(1) 葛根粉末淡棕色。淀粉粒單粒球形,直徑3~37?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fù)粒由2~10分粒組成。纖維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圍細(xì)胞大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xì)胞壁木化增厚。石細(xì)胞少見,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8~70?m。具緣紋孔導(dǎo)管較大,具緣紋孔六角形或橢圓形,排列極為緊密。

(2) 取葛根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對照藥材0.8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

解熱消炎抗菌免疫作用

葛根和葛根芩連湯對實驗性發(fā)熱有明顯的退熱作用,對實驗性足腫脹有明顯的消炎作用。葛根芩連湯體內(nèi)實驗可抑制肺炎雙球菌和志賀菌引起的小鼠死亡。

葛根湯有明顯的增強(qiáng)小鼠巨噬細(xì)胞的吞噬功能,并具有抗Ⅰ型變態(tài)反應(yīng)的作用。

對心腦血管作用

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能明顯的擴(kuò)張冠狀動脈,可能為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能降低正常心肌和心肌梗死區(qū)的氧消耗,具有增強(qiáng)心肌對缺血耐受性的作用。

葛根大豆黃素具有抗心率失常的作用,葛根芩連湯體對動物實驗性室性早搏有對抗作用。葛根總黃酮能使心率減慢,每搏輸出量增加。

葛根素為一種β受體阻斷劑,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葛根素對周圍微血管和腦血管障礙的血流量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減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

解痙作用

葛根黃酮、葛根湯、葛根芩連湯能對抗組胺和乙酰膽堿對腸管具有罌粟堿樣的解痙作用。對支氣管平滑肌和腸道平滑肌的收縮均有抑制作用。

抗凝血作用

葛根湯具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葛根素能使血管內(nèi)壁糖和氨基酸代謝減慢,膠原纖維相對減少,有益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血小板黏附和血栓形成。

降壓作用


葛根葛根、總黃酮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耳鳴等癥狀有明顯的療效。靜注葛根浸膏、總黃酮和葛根素,使血壓短暫而明顯降低。煎劑及醇浸膏給腎型高血壓犬灌服,也有一定降壓作用。腹腔注射葛根素能明顯降低清醒自發(fā)高血壓大鼠(SHR)的血壓并減慢其心率。還可以使SHR的血清腎素活性(PRA)顯著降低。大豆甙元固體分散物對麻醉家兔具有相對早而弱的降壓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在試管內(nèi)能抑制ADP誘導(dǎo)大鼠血小板聚集,對ADP和 5-HT誘導(dǎo)的家兔、綿羊和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亦能抑制大鼠血小板中H-5-羥色胺的釋放。

β-受體阻斷作用

葛根浸膏對具有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多種離體組織具有顯著拮抗異丙腎上腺素效應(yīng)的作用。葛根素能明顯地降低大鼠心肌膜制劑中β-受體的最大結(jié)合容量。完全抑制腎上腺素對腺苷酸環(huán)化酶的激活作用。表明其有較為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葛根黃酮、大豆甙元和葛根乙醇提取物對烏頭堿、氯化鋇、氯化鈣、氯仿-腎上腺素和急性心肌缺血等所致心律失常有明顯對抗作用。

改善腦血循環(huán)作用

葛根總黃酮使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阻力下降,對局部滴加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環(huán)障礙有明顯改善作用。給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肌內(nèi)注射,則可使腦血管阻力減小,血流入時間縮短,有溫和的改善腦血循環(huán)作用。


對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多種異黃酮成分可能是舒張平滑肌的解痙成分,收縮成分可能是膽堿-乙酰膽堿和卡賽因R等物質(zhì),特別是大豆黃素具有抗乙酰膽堿作用。

誘導(dǎo)癌細(xì)胞的分化作用

葛根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大豆甙元可抑制HL-60細(xì)胞增殖,使細(xì)胞由原始的早幼粒發(fā)育為趨向成熟的中幼粒、脫幼粒以及成熟的桿狀粒,分葉核細(xì)胞,提取物對HL-60細(xì)胞周期移行呈G1期阻斷作用。大豆甙元在單獨處理HL-60細(xì)胞,對細(xì)胞的誘導(dǎo)作用較弱,當(dāng)大豆甙元與乳香的有效成分BC-4聯(lián)合應(yīng)用時,對HL-60細(xì)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和分化誘導(dǎo)作用。

抗氧化作用

從葛根中分離精制的黃酮類成分PG1能顯著抑制氧化損傷引起的紅細(xì)胞溶血,對微粒體的活性氧類 (—OH,O2造成的過氧化脂質(zhì)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降血糖作用

甘葛--粉葛小鼠灌胃給予葛根素,對四氧嘧啶誘發(fā)小鼠高血糖有抑制作用。對腎上腺素誘發(fā)的小鼠高血糖,僅在葛根素與阿斯匹林并用時顯示降血糖作用。葛根煎劑對正常家兔有輕微降血糖作用。

提高學(xué)習(xí)記憶功能


葛根醇提取物及總黃酮均能對抗東莨菪堿所致的小鼠記憶獲得障礙和40%乙醇所致記憶再障礙。葛根醇提取物尚能對抗東莨菪堿所致的大鼠操作式條件反射的抑制。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葛根提取物能增強(qiáng)巨噬細(xì)胞吞噬碳粒的功能。煎劑在體外能增強(qiáng)白細(xì)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葛根液與PHA或刀豆素A共同培養(yǎng)雜種及C3H純系小鼠淋巴細(xì)胞,有促進(jìn) “淋轉(zhuǎn)”作用。

其他作用

葛根汁飲料能降低血醇濃度及使乙醇所致的血液粘度異�;謴�(fù)正常,有解酒作用。葛根醇浸劑灌胃,對傷寒菌苗所致家兔發(fā)熱有明顯解熱作用。大劑量葛根素及復(fù)方均能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


葛根的藥用價值

性味

甘辛,平。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生根汁,大寒�!�


③《綱目》:“甘辛,平,無毒�!�

歸經(jīng)

入脾、胃經(jīng)。

①張元素:“通行足陽明經(jīng)�!�

②《本草新編》:“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藥分劑》:“入胃、膀胱二經(jīng),兼入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治傷寒、溫?zé)犷^痛項強(qiáng),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1.《本經(jīng)》:“主消渴,身太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2.《別錄》:“療傷寒中風(fēng)頭痛,解肌,發(fā)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fēng)痛。”“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3.《本草經(jīng)集注》:“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4.陶弘景:“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fā)熱。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亦療瘧及瘡�!�

5.《藥性論》:“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治時疾解熱�!�

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嚙,并飲其汁良�!�

7.《本草拾遺》:“生者破血,合瘡,墮胎,解酒毒,身熱赤,酒黃,小便赤澀�!�

8.《日華子本草》:“治胸膈熱,心煩悶熱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

9.《開寶本草》:“小兒熱痞,以葛根浸搗汁飲之�!�

10.《醫(yī)學(xué)啟原》:“除脾胃虛熱而渴�!�

11.張元素:“發(fā)散表邪,發(fā)散小兒瘡疹難出�!�

12.《綱目》:“散郁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

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

②《本草正》:“其性涼,易于動嘔,胃寒者所當(dāng)慎用�!�

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附方

1.治大陽病,項背強(qiáng)幾幾,無汗惡風(fēng):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傷寒論》葛根湯)

2.治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

3.治傷寒溫疫,風(fēng)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fā)未發(fā):升麻、干葛(細(xì)銼)、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閻氏小兒方》升麻葛根湯)

4.治癍疹初發(fā),壯熱,點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風(fēng)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全幼心鑒》)


5.治熱毒下血,或因吃熱物發(fā)動:生葛根二斤,搗取汁一升,并藕汁一升,相和服。(《梅師集驗方》)

6.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廣利方》)

7.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圣惠方》)

8.治妊娠熱病心悶: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傷寒類要》)

9.治卒干嘔不息: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差。(《補(bǔ)缺肘后方》)

10.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斗二升,飲之,取醒,止。(《千金方》)

11.治食諸菜中毒,發(fā)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飲汁。(《補(bǔ)缺肘后方》)

12.治服藥失度,心中苦煩:飲生葛根汁大良。無生者,干葛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補(bǔ)缺肘后方》)

13.治急性腸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4000毫升,煎煮40分鐘,去渣,置藥汁鍋于火爐上保持適當(dāng)溫度(以不致燙傷為度)。另以1市尺見方之10層紗布墊4塊,浸以藥液后,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續(xù)熱敷,每次1小時,每天2至3次。(《河南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9(4):203,1965)

14.治金瘡中風(fēng),痙欲死:搗生葛根一斤,細(xì)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搗末,溫酒調(diào)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后方》)

15.傷寒(初覺頭痛,內(nèi)熱脈洪)。用葛根四兩,加水兩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16.煩躁熱渴。用葛粉四兩,拌入泡過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湯同服。

17.癤子初起。用葛蔓燒灰,水調(diào)敷涂。



側(cè)欄導(dǎo)航
農(nóng)苗網(wǎng)微信
在微信上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