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月季由于修剪方式不同,植株都比較高,高者可達2米,低者也在1.5米以上。這會造成采花、摘芽不便,而高度空間有限的溫室又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和切花品質,所以適時修剪十分必要。
切花月季整枝修剪有常規(guī)與折枝兩種方式。常規(guī)修剪是把主枝剪短,使植株高度控制在0.5至0.6米。但由于在生長季剪去大量枝葉,會使植株生理嚴重失衡。因而植株修剪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根部會發(fā)生萎縮,很少有強條出現(xiàn),發(fā)枝量少且較短,枯枝率高,植株生長勢弱,需要很長時間的緩苗期,嚴重時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折枝修剪技術是根據頂端優(yōu)勢原理及光合作用產物運輸途徑原理被開發(fā)出來的。頂端優(yōu)勢抑制側芽生長,而IAA(生長素)則是造成頂端優(yōu)勢的主要原因。因為側芽對IAA比較敏感,所以在頂枝旺盛生長的情況下,側芽生長發(fā)育將受到抑制。IAA在頂端莖尖組織中合成后向下運輸,而且不論莖組織相對地面位置如何,IAA總是由形態(tài)學莖的上端向下端運輸。細胞分裂素是根系激素,隨木質部蒸騰液向上運輸。如果對植物莖端切口使用細胞分裂素,可使所有側芽都萌發(fā)出來,而且長度都一樣,這說明細胞分裂素對側芽生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互相拮抗,生長素妨礙了細胞分裂素對側芽的作用。這兩種激素控制著側芽與莖軸初生中柱之間的維管組織的分化。組織學研究證明,某些植物的側芽與莖維管系統(tǒng)之間缺乏發(fā)育良好的維管聯(lián)系,營養(yǎng)成分不能充分運輸到側芽,側芽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而處于被抑制狀態(tài)。扭斷頂部莖進行折枝處理時,雖然木質部沒有完全折斷,但已嚴重受損,從根部吸收的水分及無機鹽運輸到頂部枝條上的量減少,莖尖生長勢下降,合成IAA的量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樣細胞分裂素就可以充分的作用到側芽,促使其發(fā)育成新枝。而且受損部位葉片仍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等可以通過韌皮部運輸到未受損部位,為植株提供有機養(yǎng)分。這樣,既保留了原來的有效營養(yǎng)面積,又打破了頂端優(yōu)勢。
筆者采用折枝修剪使切花月季度夏,效果十分理想,所發(fā)新枝比對照平均每株多才多3至5條,新梢平均比對照長將近18厘米,枯枝率為對照的7%。
有人認為,這種方法只能在現(xiàn)代溫室中應用,在日光溫室內效果不理想。實踐證明,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同樣能取得良好效果:操作一般在7月下旬進行。折枝前半個月停水,使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這樣枝條皮軟,有利于折枝操作,并且不易折傷莖皮。折枝高度一般控制在50厘米—60厘米。由于日光溫室溫度高,折枝傷口易感病,折枝前應將病蟲枝一律清除,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折枝時應特別注意。折枝前上部枝條可做適當修剪,但必須保留足夠葉片。加強對所折枝管理,絕不能使折斷枝再發(fā)新芽,否則就達不到預期效果,這是成功的關鍵。折斷的老枝在新芽長出后要保留2至3個月,待側枝比較茂盛時再剪除。側枝長出后,如未到盛花期,應對其進行修剪,保留4至5片葉。
必須強調一下:由于月季栽培中較重要的就是修剪,尤其是夏剪較為復雜,所以一定要認真操作,確保修剪質量,加強折枝后的管理,被折枝條絕不能再萌發(fā)新芽。由于被折枝條還要保留一段時間,所以在此期間一定要注意防治病蟲害,不能因為老葉感病而影響整體修剪效果。月季刺密且硬,為方便操作,工作人員應戴勞保皮手套。
(記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