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在園林中是種重要的造景素材。古有“園可無山,不可無石”、“石配樹而華,樹配石而堅”諸說,可見,園林對石的運用是很講究的。
能用來造景的石,品種多達一百多種,較為典型的有太湖石、靈璧石、錦川石、黃石、蠟石、英石、花崗石等。
在園林造景中,石可作庭園的點綴、陪襯小品,也可以石為主體構成庭園的景觀中心。園林景石的應用,取其形,立其意,借狀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增色庭景。
我國傳統(tǒng)的庭園景石造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塑物型,一為筑山型。前者借意人間物像,雖幾分形似,妙在神傳,有若中國寫意畫,介乎似與不似之間;后者仿作自然山體,雖一峰一石,亦講究氣勢。
塑物型景石,其所選的石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狀特征,或酷似風物禽魚,或若獸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這類景石作為庭園中的孤賞石時,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廊側、路端、景窗旁或水池邊。如上海豫園香雪堂的“玉玲瓏”、蘇州獅子林的“嬉獅石”、揚州史公祠的“云曲”等,均是以一定的主題來表達景石的意境的,它置于庭中,往往就成了庭園的景觀中心,從而深化園意,豐潤庭景。
筑山型景石,在傳統(tǒng)上非常注重山型各部分特征的塑造。如砌筑山峰,一般筑成下大上小,山骨畢露,峰棱如劍的峭拔峰,或筑成下小上大,似“有飛舞之勢”的奇峰。作峰還常與嶺相輔成景,把挺拔的峰置于“翻若長鯨”的伏嶺間,對比之下,峰更峭,嶺愈順,逶迤起伏,氣若顛巒。如果要使峰筑得更奇險,常用巖、壁、峽、洞的手法去強化,達到所謂“一峰華山千尋,一勺江湖萬里”的意境。
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在園林中,廣泛采用了人工塑石山,并啟用了具有鮮明藝術特色的水石庭,水體與景石結合愈來愈多地成為庭園造景的主要手段。
(記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