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首頁>
栽培養(yǎng)護>
仙人掌嫁接技術

仙人掌嫁接技術

轉載 來源: 作者: 閱讀:3591

仙人掌嫁接技術

仙人掌植物的種類很多,有的習性象木本植物,又有的種類具草本植物習性,但所有仙人掌植物都是多年生的,又屬雙子葉植物亞綱,因而其莖體內(nèi)維管束能產(chǎn)生形成層并呈環(huán)狀排列,這樣才能使仙人掌植物的莖由于形成層的分生能力而繼續(xù)增大。形成層也即維管束中的分生組織。正是由于莖體內(nèi)維管束有形成層組織,仙人掌植物才能很容易象果樹和其他觀賞樹那樣用嫁接方法繁殖。

仙人掌植物莖體內(nèi)維營束的分布形式

仙人掌植物莖的形態(tài)變化極多,有高大的喬木類型,有茂密的灌木類型,有蔓藤狀的細莖、匍匐懸垂的枝條,也有扁平形如條帶的長葉狀莖和小型的單生球體,在不同形態(tài)的莖體內(nèi),其維管束的位置也就不盡相同。嫁接操作者必.須對維管束的分布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否則難以達到使接穗與砧木二者維管束密切結合的要求。把仙人掌植物莖體解剖開來進行觀察時,維管束與外圍皮層組織柔細胞比較,其組織較密實而且顏色較深,呈鮮綠色,皮層及中柱維管束環(huán)內(nèi)的髓皆色淺以至發(fā)白。 歸納起來,仙人掌植物按其莖的大致形態(tài),其內(nèi)部維管束的分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葉仙人掌植物 這一類仙人掌植物是較原始的類型,它的形態(tài)及其莖體內(nèi)維管束的形式與普通灌木或小喬木相同。它與其他仙人掌植物在形態(tài)上不同之處就在于其莖尚未變得十分肉質化,而且仍保有葉片,但一般木本植物葉腋部生有普通的腋芽(雖然有的情況變成隱芽),而葉仙人掌的葉腋部卻生有刺座。大多數(shù)仙人掌植物在莖體肉質化以及葉片退化之后,只保存刺座。刺座可以說是仙人掌植物的“芽”,但構造與一般植物的芽不同,它是仙人掌植物所獨具的特征。

二、掌狀莖類型 本類型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栽培中一般常見的仙人掌,可以說它是縮短變扁了的一種變態(tài)莖。仙人掌在初生時,扁平的肉質莖節(jié)上具有短小的退化的肉質葉,但很快就脫落了;而在葉腋部分留下刺座,刺座生有剛毛及刺。分枝和開花皆出自刺座。從仙人掌的剖面可以看出中柱維管束和通往刺座的維管束分枝由葉仙人掌大致的演變情況。

三、柱狀莖類型 此類型的柱狀莖雖然有的直徑粗達幾十厘米,有的不到一厘米,但其莖體內(nèi)中柱維管束的分布形式大同小異。通向刺座的維管束分枝往往受柱狀莖體所具棱肋或翼的形態(tài)、數(shù)目的影響而變化。

四、球狀莖(包括圓筒狀莖)類型 球狀莖可以理解是縮短變肥了的柱狀莖。其中柱維管束也隨莖的外形而變化。有的球狀莖仍有棱肋,也有不少球狀莖的棱肋進一步分割演化成疣瘤,其維管束分枝隨之變化通向刺座。

五、扁平葉狀莖類型 扁平變態(tài)的莖多有節(jié),較常見的有曇花、令箭荷花、蟹爪、仙人枝等。本類型的中柱維管束位于扁平莖中央部分,由于莖扁薄,從外部便能看見其位置,如果逆光照視,有時可以看到其維管束分枝通向刺座位置的暗影。

此外,仙人掌植物中有不少在本來已是變態(tài)莖的基礎上又出現(xiàn)畸形,在栽培中這是常見的,如巖石狀畸形既不用作砧木也少用作接穗繁殖,經(jīng)常是自根生長。雞冠狀畸形莖多用為接穗進行嫁接繁殖。由于外部畸形而不規(guī)則,內(nèi)部中柱維管束的形式也難定型,一殷是隨莖體外形而改變;通向刺座的維管束分枝也自不規(guī)則的中柱維管束走向不定置的刺座。還有一點要補充的就是仙人掌植物肉質莖體內(nèi)除了中柱維管束和通向刺座的維管束分枝這兩級之外,還有第三級。不過這些網(wǎng)絡狀維管束主要起細微部分的運輸作用,一般在嫁接中不是主葷利用對象。有些時候嫁接者并沒有看準或根本不知利用維管束保證成活,嫁接時接穗的維營束并沒有接觸到砧木的中柱維管束或通往刺座的維管束分枝,而偶然卻嫁接成活。很明顯,這是碰巧遇到一條細的網(wǎng)絡狀維管束起了作用。這種情況雖會發(fā)生,但不經(jīng)常,網(wǎng)絡狀維管柬束在嫁接上不可靠。示意圖只是以一片仙人掌的縱剖析為例,其他各種類型的莖體內(nèi)部都有此網(wǎng)絡狀的維管束。

仙人掌嫁接技術

應注意的幾個方面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對絕大多數(shù)仙人掌植物莖內(nèi)的維管束有基本的了解。但為了在嫁接操作中做到臨陣不亂和保證質量,建議初學者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和示意圖,找一些普通的仙人掌植物做幾次解剖實驗。解剖時不要急于一刀把莖從中央切開,較好是逐步地、一層層地削切,通過細致地解剖不但要找到維管束的確切位置,還要進一步聯(lián)系到主要維管束分枝的走向,這一點在進行側位嫁接時至關重要,當嫁接者對所用砧木和接穗莖內(nèi)維管珠位置了如指掌,對如何下刀胸有成竹時,才能做到削切穩(wěn)準、刀口平滑,從而保證嫁接質量。嫁接繁殖或嫁接栽培,較根本的是通過嫁接技巧把接穗和砧木兩個個體結合成為一個新的個體。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出現(xiàn)二者在莖體形態(tài)、體量大小以及苗株年齡等各方面的差異。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嫁接中如何適應,請注意以下幾點:

一、嫁接削切要盡可能利用主要維管束。一船的都以利用莖體內(nèi)中柱維管束為主要削切對象。)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接穗總是利用中柱維管束進行嫁接,而砧木則有時利用通往刺座的維管束分枝。

二、削切的部位應是較好較適當?shù)牟课辉诩藿酉髑袝r,一定要有目的地找準主要的維管束這一點自不待言,但即使確能找到維管束,也還有以在什么部位較好的要求;拋開嫁接成活后植株姿態(tài)如何的問題,僅就砧木及接穗本身的組織性狀而言,也有個選擇部位適當與否的問題。以球形莖作砧木為例,其靠近上部的組織較嫩,維管束環(huán)的直徑較小,削切起來也方便。削切時一定要切去球形莖頂,否則不能進行嫁接。另一方面,較接近球型年莖頂端的部位,也就是外觀看來稍凹下而顏色鮮嫩之處乃是莖生長點的部位,生長點雖分生能力較強,然其功能是使莖縱向伸長,此處維管束環(huán)狀組織尚未形成,如果把接穗接貼于此,常會因生長點的作用使莖向上伸長,而接穗難以與砧木愈合影響嫁接成活。較好的削切位置應自莖頂端向下移在生長點以下。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得見形成的中柱維管束為一鮮綠色圓環(huán)。球形莖中柱維管束環(huán)的直徑逐漸向下則隨著莖體增粗而加大,直至過了中間較粗部分之后,再向下移則中柱維管束環(huán)的直徑又隨著莖體的收減而逐漸變小。同時隨著莖體愈向下部外表皮愈硬,其體內(nèi)中柱維管束環(huán)內(nèi)的組織愈向下愈變老、木質化成分愈強。因此,削切部位較好在較大直徑以上和生長點以下這一范圍。柱狀莖的仙人掌植物莖內(nèi)中柱維管束環(huán)的直徑變化小,但其組織也是愈往下愈老化,因此削切較好在莖的上部,但也要避開生長點。嫁接繁殖所用接穗一般都是組織較嫩的莖體,削切部位一般多在中下部位。有時,栽培者希望實生苗快速生長,或由于實生苗沒有葉綠素等,常采用嫁接方法使其繼續(xù)生長,此時砧木多用較嫩的三角柱,削切部位應剛好在生長點以下;削切實生苗接穗時,應連根將其提起,在莖基部稍上一點削切,切口要小,以防其失水干枯影響成活。

三、削切要配合莖體形態(tài)和嫁接方法接穗及砧木的莖體形態(tài),如球狀莖、扁平狀莖以及葉仙人掌莖等形態(tài)差異較大,嫁接時如何削切當然要注意配合。另一方面如接穗砧木二者間的大小是否般配以及如何在削切部位上加以調整配合也是值得注意的。在決定適當嫁接方法后確定削切部位時也應考慮到嫁接成活后整個植株的管理方便和姿態(tài)美觀。

四、接穗與砧木的維管束要接對正確削切后,接穗與砧木的維管束要接對正確,這是很重要的,往往因注意不夠,使嫁接功虧—簣。以平接為例,接穗與砧木中心線接對得很正,有時反而沒成活。相反的情況,接穗安放稍偏反而成活,從以下示意圖所表示就可一目了然。有時接穗與砧木二者維管束環(huán)的直徑相等,放得很正使兩維管柬環(huán)完全重合,這種情況愈合較快、成活后長勢也好。但嫁接者常常遇到的情況是接穗與砧木的維管束環(huán)直徑不一(一般接穗維管束環(huán)直徑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安放位置有幾種可能,其中接穗砧木擺放很正,兩個維管束環(huán)恰好成為同心圓的形式,嫁接失敗。而只有使二者維管束環(huán)有兩個點相接觸,才是較有把握的。其他類型的莖以及嫁接方法如何使接穗與砧木安放正確與上述情況大同小異,嫁接初學者可以舉一反三。

總之,仙人掌植物嫁接技術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主要應掌握科學,仔細觀察,多加練習,心中有數(shù),仔細操作,認真管理,這樣就會達到成活率高,嫁接栽培質量好的效果。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農(nóng)苗網(wǎng)www.achieverslawcentre.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農(nóng)苗網(wǎng)www.achieverslawcentre.com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農(nóng)苗網(wǎng)www.achieverslawcentre.com違反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wǎng)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相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