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菩提榕種子,菩提樹種子,榕樹種子
-
¥380.00
-
供貨總量:供貨量充足
發(fā)貨地點:海南
發(fā)布時間:2019年03月12日
有效期至:2019年04月12日
最低起訂量:1千克
供貨總量:充足
- 本產(chǎn)品由周日柱提供,請致電了解詳情。
該信息已被查詢4337次
供貨總量:供貨量充足
發(fā)貨地點:海南
發(fā)布時間:2019年03月12日
有效期至:2019年04月12日
最低起訂量:1千克
供貨總量:充足
該信息已被查詢4337次
親:菩提榕種子,180元/市斤,純種,現(xiàn)貨,不含郵,祝購物愉快。產(chǎn)品信息:名稱約每市斤數(shù)量類別播種難度約發(fā)芽率純度凈度種子級別菩提榕5-6萬粒觀葉困難20-40%95%85%A-貨產(chǎn)品展示: 菩提榕圖片:葉: 樹:樹-落葉小苗:服務承諾: 育苗入門:菩提榕百科:菩提樹百科名片菩提樹菩提樹為桑科榕屬植物,樹干筆直,樹皮為灰色。樹冠為波狀圓形,具有懸垂氣根。國內(nèi)分布于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菩提樹可用于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菩提樹也是臺灣花蓮的縣樹。 中文學名:菩提樹拉丁學名:FicusreligiosaLinn別稱:神圣的無花果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綱:原始花被亞綱目:蕁麻目科:桑科屬:榕屬種:菩提樹分布區(qū)域:東南亞潮濕的熱帶到亞熱帶海撥低限::400m海撥高限::630基本介紹 菩提樹為?崎艑僦参,樹干筆直,樹皮為灰色。樹冠為波狀圓形,具有懸垂氣根。國 菩提樹內(nèi)分布于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菩提樹可用于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菩提樹也是臺灣花蓮的縣樹。 菩提樹有許多別名:沙羅雙樹、阿摩洛珈、阿里多羅、印度菩提樹、思維樹、畢缽羅樹、覺樹,與佛教淵源頗深。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阿摩洛珈”(Pippala),因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菩提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膠;ǹ梢宰鳛樗幉娜胨帯F涔麑嵥岽喽,回味甘甜,喜光喜溫,較為奇特的是果實8—9月份成熟,卻能在樹上掛果保鮮到次年2—3月份,有祛疾除病,養(yǎng)生保健,益壽延年之神奇功效。 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被佛教帶到各地種植,但由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氣候和生長環(huán)境,在其他地區(qū)種植的菩提樹經(jīng)過千百年的生長變異,與原產(chǎn)印度的野生阿摩洛迦樹有很大的區(qū)別,比如斯里蘭卡沙羅雙樹、緬甸阿里多羅,中國黃桷樹,有的能開花不結果,有的不開花能結果,大多數(shù)都不能開花結果,這些樹都是印度原始阿摩洛迦樹的變種,只有印度恒河流域熱帶原始叢林中的阿摩洛迦野生樹種能開花結果。 植物描述生態(tài)特征 菩提樹菩提樹[1]屬?崎艑俪>G大喬木。高25-35m,樹冠巨大,直徑可達30m。樹皮黃白色或灰色,平滑或微具縱棱,冠幅廣展;樹干凹凸不平。樹枝有氣生根,下垂如須,側枝多數(shù)向四周擴展,樹冠圓形或倒卵形,枝葉扶疏,濃蔭覆地。單葉互生,心形或三角狀闊卵形,具葉柄,全緣波狀,革質(zhì),卵圓形或三角狀心形,表面光滑,先端長尾狀銳尖,延長成尾狀,基部寬楔形至淺心形,側脈8~10對。全緣或波狀;深綠色,有光澤,不沾灰塵,被看作圣樹的象征。葉形美觀,常用作詩畫題材;ㄉ谌~腋,不見真面目,稱隱頭花序成對腋生。無總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內(nèi)壁近口部,無柄,花被片3,雄蕊1枚;雌花有;驘o梗,花被片3-4,花柱近頂生。癭花多數(shù),花被片4-5;子房有柄,花柱線形。隱花果,扁平圓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果實:隱花果腋出雙生,扁球形,表面散生多數(shù)紫色斑點,基部具有革質(zhì)之苞片3片。葉互生,滴水的葉尖乃該品種特征,是適應熱帶雨林而成,此樹的根壓大得驚人,在早上可以見到樹葉分泌出水由葉尖滴下。 地理分布菩提樹原產(chǎn)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502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于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云南均有菩提樹生長。是印度國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圣樹,萬分敬仰。 國外分布于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大陸主要分布于廣東(沿海沿海島嶼)、廣西、云南等地,多屬栽培,但喜馬雅山區(qū),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2][3]扦插季節(jié)春季為扦插適期,選取去年生粗壯枝條扦插,扦插前插穗基部先浸水10分鐘或利用發(fā)根劑處理,促進發(fā)根,整枝修剪可于冬季進行,維持樹形美觀。養(yǎng)殖方法菩提樹的養(yǎng)護方法于一般花木的養(yǎng)護方法基本相同,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土壤肥沃,透氣良好,陽光充足。澆水要求見干見濕,一次性澆透。夏季兩、三天干透再澆水;冬季可一周澆一次,盆栽兩年換盆一次。土質(zhì)可用原田土與腐葉土,松針土都可以。喜溫暖多濕、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為好,冬季溫度低于5℃時,無凍害現(xiàn)象,較耐寒。 常用扦插繁殖。扦插以4-6月為宜,選取頂端嫩枝,長20厘米,留2-3片葉,下部葉片剪除,剪口要平,剪口常分泌白色乳汁,用溫水洗去,稍晾干后扦插,插后30天能生根。 栽培::盆栽幼苗放半陰處,株高30厘米時,可放室外栽培。幼苗每年春季換盆,補充新鮮肥沃土壤,改換大盆。成年植株每2-3年換盆1次。生長期每2周施肥1次。盛夏除正常澆水外,需多噴水,秋、冬季逐漸減少澆水。冬季室內(nèi)栽培要求陽光充足和通風。 病蟲害::常發(fā)生黑霉病和葉斑病,發(fā)病初期,每半月用200倍波爾多液噴施1次。常有介殼蟲侵害葉片,可用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殺。主要蟲害是蚧殼蟲中糠蚧和吹棉蚧。這兩種蚧殼蟲都是屬刺吸式害蟲,其體外有一層蠟膜,故一般的殺蟲劑效果均不佳。用吡蟲啉或吡蟲啉的改良劑,如萬里紅,頂紅等,其效果較好。發(fā)現(xiàn)蟲害,可用萬里紅稀釋3000倍噴霧滅殺。 應用:菩提樹樹姿美觀,葉片綺麗,是一種生長慢、壽命長的常綠風景樹。幼苗期盆栽很有觀賞價值,常用來點綴會客廳、書房。使用價值菩提樹樹干富有乳漿,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入藥,有發(fā)汗解熱之功。它適于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提樹不僅身世豐富,且實際用途十分廣泛。它樹干粗壯雄偉,樹冠亭亭如蓋,既可做行道樹,又可供觀賞;葉片心型,前端細長似尾,在植物學上被稱作“滴水葉尖”,非常漂亮,如將其長期浸于寒泉,洗去葉肉,則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輕紗的網(wǎng)狀葉脈,名曰“菩提紗”,制成書簽,可防蟲蛀;枝桿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樹膠;用樹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藥有發(fā)汗解熱、鎮(zhèn)痛之效;枝干上會長出氣生根,形成“獨樹成林”景觀;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的某些地方,人們將其氣生根砍下來,作為大象的飼料。 宗教內(nèi)涵菩提樹釋義佛教、印度教、耆那教認為菩提樹是神圣的。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因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jīng)常在菩提樹下思考。一棵位于斯里蘭卡阿努拉德普勒的圣菩提樹種植于公元前288年,據(jù)說源自釋迦牟尼在下面覺悟的那棵菩提樹,是目前有確定年齡的較古老的人工種植的被子植物。菩提樹是印度的國樹,臺灣花蓮的縣樹。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里,“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據(jù)《大唐西域記》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樹下踱步七日,異花隨跡,放異光明。為報樹恩,目不暫舍,故此瞻望。這時有五百青雀飛來,繞菩薩三匝而去,十分殊勝,人天歡喜。為此,信眾們常常帶著鮮花等物品來供養(yǎng)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說法,信眾有時遇不上世尊,他們很掃興。后來阿難陀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正佛果。”留學佛子釋本性說:“佛門中,菩提樹是圣樹。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見菩提樹如見佛。因此,禮拜菩提樹蔚然成風,流傳至今”。指諸佛成道處的樹木。又稱覺樹、道樹、道場樹、佛樹、思惟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三曾列出被視為菩提樹的十六種大樹的名稱。同書卷五亦列出過去七佛的菩提樹。即毗婆尸佛是無憂樹、尸棄佛是邠他利樹、毗舍浮佛是娑羅樹、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樹、拘那含佛是優(yōu)曇跋羅樹、迦葉佛是尼拘類樹、釋迦牟尼佛是阿說他樹、將來成道的彌勒是那伽樹(龍華樹)。另有一說,謂毗婆尸佛的菩提樹是波吒羅樹。釋迦牟尼佛成正覺時的菩提樹是阿說他樹(a?vattha)。關于釋尊成正覺時此樹的情形,《修行本起經(jīng)》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大正3·470a)‘其地平正,四望清凈,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花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花色蓊郁,如天莊飾,天幡在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世人所謂的菩提樹,即指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此樹別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或阿說他樹,屬桑科無花樹的一種,學名為FicusReligiosa。盛產(chǎn)于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是常綠喬木,枝葉繁茂,亭亭高聳,周圍達二十五呎,樹皮稍平滑,呈灰色,葉是互生有長柄,葉身長四吋乃至七吋,寬三吋乃至四吋余,尖端長而尖,葉之表里皆無毛,上面特別平滑而有光澤,葉呈網(wǎng)狀脈。花包容在小形壺狀之花托內(nèi)。阿育王之時,王女僧伽密多至成道地折下一枝菩提樹枝,赍送獅子洲(斯里蘭卡),移植到阿耨羅陀普羅城。此即是于現(xiàn)今錫蘭島的古城阿耨羅陀普羅所見到的世界古樹之一,且因有此記載而著名。在古代,成道處的菩提樹曾屢為惡王所殘伐,但至今仍甚繁茂。依《金光明較勝王經(jīng)》卷十所載,菩提樹有守護神,謂之菩提樹神。此外,另有一種菩提樹,與前述之菩提樹不同,為落葉喬木,莖稍平滑,葉長一至二吋,葉緣呈鋸齒狀,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細毛,花有從葉掖特生的披針形總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分歧。七月開黃褐色的花,結圓形的果實,可以串成念珠。在植物學中屬于田麻科的一種,多產(chǎn)于中國北部山地。相傳日僧榮西自宋移植此樹回日本。菩提明鏡臺慧能大師真身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禪之言,因為其師兄的: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六祖感覺悟禪不徹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大師真身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頓悟本不需要樹的幫襯(注:佛陀樹下頓悟), 臺子原本就不存在(注:明鏡并非是明亮的鏡子,而是引用上文神秀的詩句,亦指臺子)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現(xiàn)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nèi),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nèi),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較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對于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菩提本無樹神秀(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間在洛陽受戒。五十歲時嗣禪宗五祖弘忍,歷六年,升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當陽山玉泉寺,開禪宗北宗一派。卒謚大通禪師。 唐朝初年,他與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意思說:身是覺悟的根本(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以前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后世便將此樹稱為菩提樹),心像明鏡一樣,能照萬物。物象來時,鏡不增加,物象去時,鏡不減少。這里的“身”和“心”,實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為了符合詩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勰埽ê髞矸Q禪宗六祖)對寫了這么一首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流傳甚廣,所以后世許多人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菩提樹,其實是人們誤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思維樹,是一種?崎艑俪>G大喬木;勰芩鶎懙“菩提本無樹”這一詩句,大概是從佛家理論“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來的吧!成道的故事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jù)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王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jīng)過多年的修煉,在菩提樹下禪定四十九日,,戰(zhàn)勝了各種邪惡誘惑,于本然之中觀察諸法緣起性空而悟得三明與四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佛門弟子把菩提樹奉為圣樹。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又在菩提樹下涅磐升天。莫高窟壁畫中的菩提樹隨處可見,不計其數(shù)。較為高大的是第17窟(藏經(jīng)洞)北壁兩棵,枝葉繁茂,郁郁蔥蔥,樹身蒼勁多節(jié),藤蔓纏繞,形似當?shù)爻R姷暮鷹顦。佛門為什么崇拜菩提樹呢? 很久以前,恒河岸邊有一棵高約百丈、技村粗壯、葉片嫩綠、冬夏長青的畢波羅樹。此樹夏能遮日,冬能擋風,陰能避雨。東來西往的行人常在樹下歇息。釋迦牟尼出家后,在畢波羅樹下的菩提金剛蓮花寶座上苦修苦煉,終于得道成怫。此樹便更名“菩提樹”。這棵大樹雖然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但有靈氣如人的情意。每年到如來佛涅磐的這天,樹上的葉子就全部落了,枝條上還浙淅瀝瀝地掉著水珠,如淚水一般。各國的君子、各地的比丘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祭祀,成千上萬的人在樹下奏樂,跳舞,獻花上供,焚香叩首,誦經(jīng)念卷,日夜不停。好多人用香水清洗樹身,用乳汁澆灌樹根。到了第二天,樹葉又長出來了,更加鮮嫩碧綠。 阿育王剛繼位時,橫行霸道,廣施暴政,不信佛法。下令全國毀掉佛祖的各種遺跡。較受佛門崇拜的菩提樹首當其沖。阿育王心想:要滅佛門,必須砍倒有靈瑞氣的菩提樹。于是,他親自帶領王公大臣,兵馬將士,浩浩蕩蕩地前來砍伐。土兵們手持利斧,輪流上陣,足足砍了半天,才將樹砍倒。晚上,他們?nèi)计鸫蠡穑璩,飲酒慶賀。誰知第二天清早,光禿禿的樹墩上又長出了兩棵大樹。清風一吹,樹葉啪啪發(fā)響。阿育王惱羞成怒,認為菩提樹在嘲笑他。即令士兵將樹再次砍倒,連根挖出。又把根。桿、枝、葉剁得粉碎,堆在一起,點火焚燒。傾刻之間,煙霧滾滾,火光沖天;鸪孙L勢,碑僻啪啪,越燒越旺。佛門弟子哪敢近前,只在遠處觀望,個個心如刀絞,淚如雨下。過了一時三刻,火勢漸弱,突然火堆中長出兩顆菩提樹,樹桿像玉石一樣潔白,葉子像翡翠一樣碧綠,散發(fā)出醉人的香氣。香氣撲鼻而來,沁人肺腑。阿育王和將士都覺得心曠神恰,精力充沛。 大火漸漸熄滅了,菩提樹節(jié)節(jié)長高了。阿育王親眼看到了樹的神奇,恍然大悟——佛的神力是奇異的,佛跡是萬難摧毀的。他心中非常內(nèi)疚,悔恨不該聽信外道和王妃的讒言來砍菩提樹。決心痛改前非,今后一心供奉佛祖。他命人抬來一百桶香甜的牛奶饒在樹根上,使那兩棵菩提樹長得更加高大挺拔,郁郁蔥蔥。人們只要在樹下轉上一圈,就會病痛消除,輕松愉快。阿育王棄惡從善,在樹下擺上香案,親自焚香供奉神樹。還請了好多沙門高僧在樹下?lián)艄那庙啵鞣〞缊,講說佛經(jīng)。他聽得人了迷,一連半月沒有回王宮。 再說王妃從小信奉外道。這次阿育王毀滅佛門遺跡,就是她再三煽動的?墒,大王出官半月有余,左等右盼不見回來,心中十分著急。她怕大王信了佛法,自己就會失寵。忙差人去請阿育王回宮。差人飛馬返回,稟告王妃:大王砍樹,神樹死而復活,大王便皈依佛門,在樹下供奉佛法,三個月不回王宮。王妃聽言,氣得昏了過去。仆人喚醒后,心想,大王三月不回,都是這棵菩提樹作祟。不除掉妖樹,難解我心頭之根!帶了十名壯漢,于夜深人靜時,偷偷地又砍倒了菩提樹。 這天清早,阿育王來到樹下供奉,見樹又被人砍倒,不禁怒火中燒,正欲下令追查兇手,但轉念一想;自己不也砍過這棵樹嗎?我雖信了佛,但還有人不信佛。他們還沒有覺悟,才做出了這樣的蠢事。這不能責怪他們,因為他們還不知道佛的神力。只有讓菩提樹再次復活,才能啟發(fā)他們悔悟。于是,阿有王和眾比丘懷著虔誠的心意,跪在樹前祈禱,請樹神再次顯靈。又令人抬來一百桶乳汁澆灌在樹根上。不久,樹墩上抽出了新芽。到了太陽落山時,又長成了兩棵參天大樹。 阿育王對菩提樹越發(fā)崇敬了。他怕有人再來偷砍圣樹,讓工匠建造了一道高約丈五的石墻,把菩提樹保護起來。此后,菩提樹雖經(jīng)受了無數(shù)次狂風暴雨、嚴寒酷暑,依然枝葉婆娑,樹影斑駁,受佛門敬拜。大唐高僧玄奘在印度取經(jīng)時,還親自拜謁了這兩棵菩提樹。菩提樹引進菩提樹與我國四川盆地的黃桷樹屬于同一樹種,在佛教里,黃桷樹也被稱為菩提樹,而像印度那樣的常綠的菩提樹,我國是沒有的。據(jù)考證,菩提樹較初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被引進的。據(jù)史籍記載,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藥三藏大師從西竺國(印度)帶回菩提樹,并親手種植于廣州王園寺(后來該寺改名為光孝寺)。從那以后,我國才開始有了菩提樹,并在南方各省區(qū)寺廟中廣為傳播。今天,廣州海幛寺仍然還有3株300多年樹齡的古菩提樹。風雨話菩提歲月如水,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jīng)受了無數(shù)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jīng)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征。中國風水協(xié)會主席陳帥佛2003年帶團到此考察過,我國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覽館內(nèi)至今陳列著四片菩提樹葉,據(jù)說就是從這棵樹上采摘下來的,所以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倍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帶來一株從這棵樹上取下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我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以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周總理將這棵代表友誼的菩提樹苗轉交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養(yǎng)護,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都十分重視,精心養(yǎng)護,使之生長茁狀,枝葉茂盛。每當國內(nèi)外高僧前來時,植物園的這棵菩提樹就會被請出來,接受高僧們的頂禮朝拜。“文革”動亂期間,植物園被冠以“封資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銷,人員流散,這棵菩提樹也被迫離開植物園,流離失所。值得慶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來,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難不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四處尋找這棵菩提樹,先后訪問了幾十個園林單位,幾經(jīng)周折,才較終把它找回來。目前,經(jīng)過植物園職工的精心養(yǎng)護,這棵菩提樹長勢良好,枝繁葉茂,欣欣向榮,似乎象征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永放光芒,中印兩國人民友誼永存。傣族菩提樹西雙版納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對菩提樹十分敬重、虔誠,幾乎每個村寨和寺廟的附近都栽種了許多菩提樹。如果誰家人口不安寧,豬瘟雞死,五谷欠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廟附近栽種一些菩提樹,乞求佛祖的保佑。每到佛節(jié),信男信女們就在大菩提樹干上拴線,獻貢品,頂禮膜拜。傣家人什么樹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樹卻是千萬千萬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樹的枯枝落葉也不能當柴燒,砍伐菩提樹就是對佛的不敬,就是罪過。解放以前,傣族封建領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這么一條:“砍伐菩提樹,子女罰作寺奴”。在傣家人的文學藝術里,菩提樹則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在舉行婚禮時,歌手總會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在情歌里,少女們則會對心愛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樹”或“你象枝葉繁茂的菩提樹”等。此外,在傣家人的諺語里,還有“不要拋棄父母,不要砍菩提樹”這樣的詞句。 在西雙版納,菩提樹隨處可見,但其中有兩株卻特別值得一提。一株在景洪市勐龍鎮(zhèn)曼達赫村,胸徑近2米。人們通常所見的菩提樹都是青枝綠葉,而這株菩提樹則在生長青枝綠葉的同時,還會長出一種白色枝條,白如霜雪,毫無青綠之色,且每年都長,每次僅長出一至二枝,決不超額。據(jù)當?shù)孛耖g傳說,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出游傳教時,曾在這株菩提樹下小憩,于是,此樹感佛祖厚愛之恩,特長出白色枝條作為回報。當?shù)卮鲎迦罕娨暣藰錇?ldquo;神樹”,在其四周砌起磚墻進行保護。每年此樹長出白色枝條時,膜拜者、參觀者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廳公園的旁邊,樹干十分粗大,要5個成年人張開雙臂才能合圍,據(jù)說其樹齡已有800多年,但長勢依然旺盛,枝葉成蔭。據(jù)說,此樹與泰國的一株同齡菩提樹是“兄弟樹”,系當時中泰兩國兩位身居王位的摯友互植。這兩位摯友原來都是有志的平民,經(jīng)過艱苦努力,奮發(fā)拼搏,分別在泰國和西雙版納獲得王位,那位泰王前來西雙版納親手種下這株菩提樹,西雙版納王也遠赴泰國種下一株菩提樹。他們共同的愿望是讓兩株菩提樹同生共長,中泰兩國人民永遠和平共處,友誼長存。至今,西雙版納的傣族群眾仍然十分愛護這株菩提樹。 印度菩提樹印度國樹到印度后就聽人說起了菩提樹,印度人對菩提樹總懷著一種敬意。菩提樹是印度的國樹。在印度這個植物種質(zhì)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高等植物就有17500種,能夠戴上印度國樹的桂冠,必然要有出類拔萃的超群之處。經(jīng)過了解,我得知菩提樹還確實有著非同尋常的身世和背景。人文背景無可比擬印度是佛教的發(fā)祥地。傳說在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當初還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王國的年青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為了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尋求人生的真諦。經(jīng)過多年的修煉,有一次他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zhàn)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終于獲得大徹大悟,修煉成佛陀。“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樹下“成道”,此樹便被稱為菩提樹。 隨著佛教傳入我國,菩提樹在我國也有深遠的影響。唐朝初年,僧人神秀與其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看后回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名聲大振。 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jīng)受了無數(shù)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jīng)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征。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帶來一株從這棵樹上取下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我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以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周總理將這棵代表友誼的菩提樹苗轉交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養(yǎng)護。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都十分重視,精心養(yǎng)護,使之生長茁壯,枝葉茂盛。每當有國內(nèi)外高僧前來時,植物園的這棵菩提樹都會受到高僧們的頂禮朝拜。這棵菩提樹也成為中印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神秘色彩深入人心按照印度教的說法,菩提樹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的一種化身。因此,它具有特別重要的宗教色彩。印度教還認為菩提樹是神仙們居住的地方,毗濕奴和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在每月初一的那個黑夜就居住在菩提樹上。毗濕奴住在樹根,拉克希米住在樹干,納拉揚住在樹枝,哈里王住在樹葉,而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樹的果實里。 印度教徒相信菩提樹凝聚著各種美德,它有能力使人實現(xiàn)愿望和解脫罪責。許多印度教婦女認為,經(jīng)常向菩提樹祈禱,定期給菩提樹澆水,并且圍繞著菩提樹行走可以得到保佑生出好孩子,尤其是兒子。這是因為這樣做會使居住在樹上的神靈們高興,便恩賜這些愿望得到結果。為了實現(xiàn)愿望,還有一種習慣就是圍著樹干繞線繩,當看到菩提樹干上纏繞著一圈圈的線繩時,就知道這是信徒們祈禱的結果。據(jù)說在星期六給樹根澆上一點點油,然后在旁邊點上一盞油燈,有利于擺脫各種困境。纏繞線繩祈禱 在宗教儀式上會使用菩提樹的樹皮。菩提樹的葉子是吉利的,在一些特殊場合做裝飾用。菩提樹很堅韌,不受病蟲害的影響,還能**,因此被認為是很神圣的。有一種挺神奇的現(xiàn)象是,夏天在菩提樹的樹蔭下會感覺涼爽,而冬天在菩提樹的樹蔭下會感覺溫暖。修行的人要保證在寺廟的范圍內(nèi)至少有一棵菩提樹。他們認為,在日出之前,貧困的陰影籠罩著菩提樹,但在日出之后,就由拉克希米女神接管了。因此,在日出前是禁止對菩提樹祈禱的。在他們的眼里,砍伐或毀壞菩提樹就等同于謀殺了一個婆羅門。 自身優(yōu)點脫穎而出從植物學上講,菩提樹屬?瞥>G喬木,樹高可達15米,直徑可達2米。樹干凹凸不平,枝繁葉茂,冠幅廣展。菩提樹的生命力很強,我看到它從別的樹干窩窩里長出來,從磚石縫隙里長出來,同樣生氣勃勃,翠綠挺拔。菩提樹葉片呈心型,前端驟然變得細長似尾,被稱作“滴水葉尖”,十分俊俏,如做成標本,那清晰透明、薄如輕紗的網(wǎng)狀葉脈名曰“菩提紗”,有人在上面畫上佛像,成為佛教徒珍愛的信物。菩提樹不僅身世豐富,而且實際用途也很廣泛,其枝桿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樹膠;用樹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其花入藥有發(fā)汗解熱、鎮(zhèn)痛之效。菩提子不僅可以作為藥材入藥,而是較早用作佛珠的材料。我在佛祖故地巴特那遇到一位賣菩提子佛珠的商人,他告訴我說菩提子是有分類的,根據(jù)其身上的斑紋,分成一眼到五眼幾種,五眼的較珍貴。他從一個小匣子里取出一串菩提子佛珠對我說,這串佛珠上的每個菩提子都是五眼,因此這串佛珠的價格是120美元。 醫(yī)藥用途菩提樹不僅身世豐富,且實際用途十分廣泛。它樹干粗壯雄偉,樹冠亭亭如蓋,既可做行道樹,又可供觀賞;葉片心型,前端細長似尾,在植物學上被稱作“滴水葉尖”,非常漂亮,如將其長期浸于寒泉,洗去葉肉,則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輕紗的網(wǎng)狀葉脈,名曰“菩提紗”,制成書簽,可防蟲蛀;枝桿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樹膠;用樹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藥有發(fā)汗解熱、鎮(zhèn)痛之效;枝干上會長出氣生根,形成“獨樹成林”景觀;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的某些地方,人們將其氣生根砍下來,作為大象的飼料。菩提樹以根、葉入藥。夏秋采,曬干,或隨用隨采。 【性味歸經(jīng)】 根:微辛,涼。 葉:澀,平。 【功效主治】 根: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用于風濕骨痛,感冒,扁桃體炎,眼結膜炎。 葉:消腫止痛。外用治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5~8錢;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神話故事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修道時,菩提樹神便以樹葉為釋迦佛擋風遮雨,保護他安心修道,故名。她被認為是佛教較早的護法神。在佛寺里,她的形象特點是兩手拿一樹枝,打扮成年輕婦女的樣子。菩提樹本名畢缽羅樹,這種樹為常綠喬木,葉子呈卵形,莖干黃白色,花隱于花托中,樹籽可作念珠。由于它是佛教圣樹,東南亞佛教國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繞樹禮拜,沿習成俗栽培方式常用扦插繁殖。扦插以4-6月為宜,選取頂端嫩枝,長20厘米,留2-3片葉,下部葉片剪除,剪口要平,剪口常分泌白色乳汁,用溫水洗去,稍晾干后扦插,插后30天能生根。 栽培:盆栽幼苗放半陰處,株高30厘米時,可放室外栽培。幼苗每年春季換盆,補充新鮮肥沃土壤,改換大盆。成年植株每2-3年換盆1次。生長期每2周施肥1次。盛夏除正常澆水外,需多噴水,秋、冬季逐漸減少澆水。冬季室內(nèi)栽培要求陽光充足和通風。 病蟲害:常發(fā)生黑霉病和葉斑病,發(fā)病初期,每半月用200倍波爾多液噴施1次。常有介殼蟲侵害葉片,可用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殺。主要蟲害是蚧殼蟲中糠蚧和吹棉蚧。這兩種蚧殼蟲都是屬刺吸式害蟲,其體外有一層蠟膜,故一般的殺蟲劑效果均不佳。用吡蟲啉或吡蟲啉的改良劑,如萬里紅,頂紅等,其效果較好。發(fā)現(xiàn)蟲害,可用萬里紅稀釋3000倍噴霧滅殺。 應用:菩提樹樹姿美觀,葉片綺麗,是一種生長慢、壽命長的常綠風景樹。幼苗期盆栽很有觀賞價值,常用來點綴會客廳、書房。
{"message":"offer_not_exists","success":false}
2019-03-11{"message":"offer_not_exists","success":false}
2019-03-11產(chǎn)品信息:名稱約每市斤粒數(shù)發(fā)芽率播種難度類別產(chǎn)地純度秋楓10000粒60-
2019-03-11產(chǎn)品信息:名稱約每市斤粒數(shù)播種難度發(fā)芽率純度凈度依蘭香5000-6500一
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