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
角蒿為多年生草本,具莖,分枝,高達80厘米。葉互生,二—三回羽狀細裂,長4—6厘米,形態(tài)多變,小葉不規(guī)則細裂呈線狀披針形。
頂生總狀花序,長達20厘米,疏散;花冠淡紅色微帶紫、鐘狀漏斗形,基部實收縮成細管,花冠裂片半圓形,長約4厘米,徑約2.5厘米;花萼鐘形,綠色微紅,長約5毫米,頂端平截,萼齒鉆狀,基部膨大成腺體,長約5毫米;雄蕊內(nèi)藏;花柱淡黃色,柱頭扁平扇形;花柄短,長不足5毫米;小苞片綠色,線形,長約5毫米。
蒴果淡綠色,圓柱形細長,頂端長尾狀漸尖,長約3.5厘米,徑約5毫米;種子扁圓形,細小,徑約2毫米,四周具透明膜質(zhì)翅。
花期5—9月,果期9—11月。
角蒿性喜濕潤的砂質(zhì)壤土。生于山地、沙地、河灘、河谷,也散生于田野、撂荒地及路邊,宅旁。
3 繁殖方式
角蒿種子自播繁殖。
4 分布區(qū)域
角蒿產(chǎn)云南麗江、德欽,生長于海拔1900—3850米地區(qū)。分布四川西部、北部、甘肅西部、山西北部、陜西及西藏東南部等地。
原亞種見于東北、華北、內(nèi)蒙及陜、甘、青、川北等處。
角蒿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嶺東、嶺西、興安南部、遼河平原、科爾沁、燕山北部、呼一錫高原、陰山、陰南丘陵、鄂爾多斯。我國東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青海等地。
5 食療或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化學成分
角蒿屬植物其地上部分含有熊果酸、卅一烷、氯化鉀及一種未知的白色針狀結(jié)晶。
性味功能
中藥味辛、苦,性溫。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
蒙藥味苦、微甘,性涼、輕、稀、柔。止咳,止痛,鎮(zhèn)“赫依”,燥“希日烏素”,潤腸,通便。
功能主治
中藥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筋骨拘攣;外用治濕疹,口瘡,癰瘡腫毒。
蒙藥治慢性氣管炎,肺熱咳嗽,肺膿腫,中耳炎,“希日烏素”病,“脈癥”,腹脹,大便干燥。
用量用法
中藥5一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凋敷患處。
蒙藥多入丸散劑。
藥材鑒別
性狀莖圓柱形,表面淡黃色至灰綠色,有縱向的細棱線。質(zhì)輕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紙質(zhì),易剝落,木部狹窄,黃綠色,髓部寬廣,海綿狀,白色。葉常皺縮破碎,灰綠色,質(zhì)脆。蒴果長角狀,彎曲,表面黃棕色或褐綠色,常沿腹縫線開裂,縱隔棕黃色,有具膜翅的種子殘留。氣微,味淡。
性味:中藥味辛、苦,性溫。蒙藥味苦、微甘,性涼、輕、稀、柔。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中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蒙藥:止咳,止痛,鎮(zhèn)“赫依”,燥“希日烏素”,潤腸,通便。
主治:中藥: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筋骨拘攣;外用治濕疹,口瘡,癰瘡腫毒。蒙藥:治慢性氣管炎,肺熱咳嗽,肺膿腫,中耳炎,“希日烏素”病,“脈癥”,腹脹,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中藥:5一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凋敷患處。蒙藥:多入丸散劑。
采收儲藏: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曬干,切段備用。
常用配方
1、治風氣疼痛,不拘遠年近日:透骨草二兩,穿山甲二兩,防風二兩,當歸三兩,白蒺藜四兩,白芍三兩,稀薟四兩(去莖用葉,九蒸九曬),海風藤二兩,生地四兩,廣皮一兩,甘草一兩。以上為末,用豬板油一斤,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錢,酒下。(《周益生家寶方》)
2、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筋骨拘攣:透骨草三錢,制川烏、制草烏各一錢,伸筋草二錢。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3、治腫毒初起:透骨草、漏蘆、防風、地榆等分。煎湯綿蘸,乘熱不住蕩之。(《楊誠經(jīng)驗方》)
4、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蘚皮、艾葉。煎水外洗。(《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6 園林用途
角蒿可作盆栽觀賞或植于庭園花壇。
7 文化背景
概述
角蒿始見于《救荒本草》,據(jù)所述圖形,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并非本品。《綱目》有名未用中載有透骨草,但形態(tài)不詳!侗静菰肌返耐腹遣菹抵复箨频牡貥(gòu)葉!毒V目拾遺》引《靈秘丹藥箋》云:"風仙花一名透骨草。"即鳳仙花科的鳳仙;所引《醫(yī)學指南》的鐵線透骨草,則為毛茛科鐵線蓮屬的透骨草,可見古代藥用的透骨草已非一種。
角蒿的藥材品種比較復雜,除“珍珠透骨草”、“風仙透骨草”兩種使用較廣的兩種外,還有“羊角透骨草”即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另外還有:鐵線透骨草(《醫(yī)學指南》) 為毛茛種植物黃花鐵線蓮的干燥全草,產(chǎn)河北、北京。參見"黃花鐵線蓮"條。鐵線透骨草商品中尚有用細葉鐵線蓮的全草者。東北地區(qū)尚用豆科植物山野豌豆、廣布野豌豆,假香野豌豆的全草作透骨草。參見"山野豌豆"條。云南、貴州地區(qū)則用杜鵑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樹的枝葉作透骨草。參見"透骨香"條。
角蒿屬一年生草本,高0.3一l米。莖直立;咳~對生,上部葉互生,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羽片4—7對,下部的羽片再分裂為2對或3對,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被毛,邊緣具短毛;葉柄長1.5—3厘米,疏被短毛。頂生總狀花序,由4一18朵花組成,花梗短,苞片l和2絲狀小苞片;花萼鐘狀、5裂,裂片條狀錐形,長2—3毫米,萼筒長約3.2毫米;花冠紫紅色長漏斗狀,略成唇形,長約3厘米,先端5裂,裂片矩圓形,長與寬約7毫米;雄蕊4,二強,著生于花冠中部以下,花藥2室,兩側(cè)平展;子房上位,2室,著生于扁平的花盤上,花柱長1厘米,柱頭扁圓形。蒴果長角狀彎曲,長約10厘米;ㄆ6—8月,果期7—9月。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干濕GU諸惡瘡有蟲者。
2、《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干濕皮疹,陰道滴蟲病,疥瘡,齒齦腐爛及耳瘡,燒灰涂擦。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煎湯熏洗。
擴展閱讀:
植物名稱:全緣角蒿,學名:Incarvilleacompacta,別名:角蒿花。生長習性:性喜光,好涼潤氣候,在山區(qū)潮濕地方繁生,溪邊谷地較為常見;ㄆ5-6月,果期8-9月。種子成熟飛散,自播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