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紅霞苗木基地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供應產品分類
企業(yè)新聞
  • 落葉松苗圃化學除草技術發(fā)布時間:2013-01-26

      落葉松有華北落葉松和興安落葉松之分。華北落葉松原產山西、河北;興安落葉松原產黑龍江、內蒙東北部。針對該類樹種采用的化學除草方法是:   一、播后苗前處理落葉松種子播種覆土后用果爾每667平方米有效量10至15克,加水40公斤,用噴霧器均勻噴灑于苗床,能有效防除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   二、生育期處理播種后出苗前用果爾進行土壤處理,有效期可達1至2個月,5至6月雜草再次出現時(萌動時),再用果爾每667平方米有效量10至12克,加水40公斤,均勻地噴霧于床面,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如果7至8月又出現雜草時,按同樣的方法繼續(xù)使用。播種后出苗前尚未用果爾進行土壤處理的,當床面出現雜草時,可用果爾每667平方米有效量10克+高效蓋草能每667平方米有效量5克,加水40公斤,均勻噴霧于床面,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對苗木安全! 7月初當苗圃里出現的雜草以禾本科為主時,可用高效蓋草能,每667平方米有效量5至10克加水40公斤,均勻噴霧于床面,能有效地防除1年生禾本科雜草,對苗木安全。   三、注意事項1、播后苗前處理,果爾用藥量可為劑量的上限;生育期較好次用藥量可為劑量的下限;第二次用藥量為劑量的上限。2、噴藥后不要動亂土層,以免影響除草效果。3、施藥完畢后,必須清洗噴霧器,以防他用時對農作物產生藥害。 [詳情]

  • 如何快速鑒別園林樹木健康狀況發(fā)布時間:2009-06-21

    園林樹木健康與否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判斷,即看、敲、握、舔、嗅,在不具備病斑孢子的實驗室檢驗情況下,可用以下方法進行檢驗判斷。1.遠看:判斷樹勢的強弱,如林木分枝點處是否有劈裂現象,樹的葉片顏色是否正常(不正常者通常表現為黃化),有無蟲害、菌斑或霉變現象,根部是否有蟲癭,橫切面是否變褐色等情況。2.敲:用手敲一下,判斷樹木的木質部與形成層是否發(fā)生病變。此法可把手握成拳形,用關節(jié)部位敲擊樹干,樹干發(fā)出的聲音若發(fā)悶則健康,聲響為空則病態(tài)。此法在樹胸徑d=8至10厘米的樹木鑒別上十分明顯。3.握:用手握一下樹干。在無雨雪的上午8-9點或下午4-5點,手握住樹干后若感覺溫暖則說明不健康,感覺有涼意則表示正常,此法在早春清明前后較有效。4.舔:用舌舔一下樹枝的橫切面(手指粗即可)感覺有涼意,說明樹木“正常,否則病態(tài)。5.聞:利用嗅覺來判斷,將大拇指粗的樹枝劈開10厘米長,聞一下有清新氣味則正常,有霉爛臭味,則說明病態(tài)。 [詳情]

  • 花葉木薯的繁殖管理發(fā)布時間:2009-08-13

    繁殖:常用扦插和播種繁殖。 1、扦插繁殖,以在春季4~5月莖干上的芽剛開始萌動時為宜。選取生長健壯、充實的莖干,剪成10厘米長的插穗,切口流出的乳汁應清洗晾干,防止腐爛。扦插用的沙床溫度保持20~25℃,20天左右即可生根。 2、播種繁殖,可在種子采收后立即進行,否則種子發(fā)芽率降低。成熟后的種子播于繁殖沙床,保持25~30℃和一定的濕度,一般10~15天即可發(fā)芽,1~2個月即可進行移植。 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不耐寒,怕霜凍,耐半蔭,怕水濕和強光暴曬。特別喜光,全年除夏季強光以外,均需充足陽光,若陽光不足,葉色不鮮艷,容易落葉。 盆栽花葉木薯,土壤適宜采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生長期要充分澆水,但盆土濕度不可過大,否則會使根部腐爛。而土壤過干或過干時濕,也可導致植株落葉。秋后應減少澆水。冬季落葉休眠期,放室溫15度以上環(huán)境過冬。應逐漸減少澆水次數,盆土保持稍干燥。若處于低溫潮濕的栽培環(huán)境,肉質根易腐爛。栽培過程中,可每月施肥一次,生長旺盛期還應增施2~3次磷、鉀肥,可避免枝葉徒長,并可保持葉片顏色瑰麗。 生長適溫為:3~9月為25~30℃;9~3月為18~20℃,越冬溫度要求高于15℃。若室溫低于10℃,則可使植株停止生長,且會引起落葉。花葉木薯生長迅速,萌發(fā)力強,扦插苗盆栽后高20~25厘米時,需進行摘心,促其多分枝。盆栽植株,宜每年換盆一次,并結合對地上部枝條進行修剪,每盆留3~4主枝即可。壓低株型,剪除杈枝和枯枝,使植株保持優(yōu)美的株型。常見褐斑病和炭疽病危害,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蟲害有粉虱和介殼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詳情]

  • 園林假山系列資料發(fā)布時間:2010-08-28

         假山的組合   在晚明至清代中葉的假山組合單元中,主要有絕壁及峰、巒、谷、澗、洞、路(蹬道)、橋、平臺、瀑布等,其組合方法大抵是臨池一面建有絕壁,絕壁下設路(有的則以位置較低的石橋或石磯作陪襯),再轉入谷中,由蹬道盤旋而上,經谷上架空的橋(石梁)至山頂。山頂上或設平臺,或建小亭,以便休憩、遠望。一般峰、巒的數量和位置,都是根據假山的形體、大小來決定的;而石洞只不過一二,常隱藏于山腳或山谷之中;少數在山上再設瀑布,經小澗而流至山下。但園中假山并不一定都具備這些單元,有的只是部分,如明代假山的主體,多半用土堆成,只是假山臨水處的東麓或西麓建一小石洞。如蘇州藝圃在山的西麓,南京瞻園在山的東麓。這種辦法既可節(jié)省石料、人工,又可在山上栽植樹木,以形成蔥郁蒼翠的山林之氣,其景與真山無異。至于清末的假山,則形體多半低而平,在橫的方向上,很少有高深的谷、澗以及較大的峰巒組合,僅在縱的方面,以若干蹬道構成大體近于水平狀的層次。   絕壁   用太湖石疊砌的絕壁(石壁)是以臨水的天然石灰?guī)r山體為藍本的,由于其受波浪的沖刷和水的侵蝕,會在表面形成若干洞、渦以及皺紋等,并會產生近似垂直的凹槽,其凸起的地方隆起如鼻隼狀。大小不一的渦內,有時有洞,但洞則不一定在渦內。洞的形狀極富變化,邊緣幾乎都為圓角,在大洞旁往往錯列有一二小洞。環(huán)秀山莊的石壁,主要模仿太湖石渦洞相套的形狀,渦中錯雜著各種大小不一的洞穴,洞的邊緣多數作圓角,石面比較光滑,顯得自然貼切。該假山西南角的垂直狀石壁作向外斜出的懸崖之勢,堆砌時不是用橫石從壁面作生硬挑出,而是將太湖石鉤帶而出,去承受上部的壁體。這樣既自然,又耐久,渾然天成,而不像有的假山用花崗巖條石作懸梁挑出,再在條石上疊砌湖石,顯得生硬造作。   黃石和石灰?guī)r一樣,在自然風化過程中,巖面的石塊會有大有小,也會有直有橫有斜,互相錯綜,而且有會有進有出,參差錯落。蘇州耦園東部黃石假山的絕壁較能體現這種情形。其直削而下臨于池,橫直石塊大小相間,凸凹錯雜,似與真山無異。園林學家劉敦楨教授認為:“此處疊石氣勢雄偉峭拔,是全山較精彩的部分。”   洞室   一般設計在山體的核心部位,其大小須考慮到人體活動的范圍,所以高度常在2.20~2.50米之間,洞室周圍的面積以不小于3.0~4.0平方米為宜,如環(huán)秀山莊的假山石洞,其直徑在3米左右,高約2.7米。在設計洞室時,首先要考慮到壁體的堅固性,所以不論假山時代的早晚,一般多用橫石疊砌為主,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通風、采光,所以一般在洞壁上,還設計若干小洞孔隙,有的則在洞壁上開較大的窗洞,以利用日照的散射與折射光線。采光的要求,應以即便是陰沉的白晝,也能借助由外透進來的散射光線,識別人形及其一般人的行為活動為好。   洞頂的做法一般以長條石板覆蓋較為普遍,尤其是一些年代較為久遠的假山,或一些深長的山洞。也有用“疊澀”(即用磚、石、木等材料作出層層向外或向內疊砌挑出或收進的形式)的方法,向內層層挑出,至中點再加粗長石條,并掛有小石如鐘乳狀的,如惠蔭園水假山石洞,這類假山一般洞室較大。而清代乾嘉年間戈裕良所創(chuàng)造的“將大小石鉤帶聯絡如造環(huán)橋法”,采用發(fā)起拱的穹窿頂或拱頂的結構處理,則更合乎自然。一般洞頂的上部,就是登山后的山頂平臺了,所以也必須考慮用必要的石塊進行鋪平,灌漿,再覆土,或花街鋪地,并考慮一定的散水坡度,設計好散水孔。洞頂的結頂到山頂填充鋪平石的厚度一般應在0.50~0.60米以上,否則峰洞過分接近山巔,會感到山體的單薄感和虛假感。山巔平臺的外側需要設計女兒墻,以起到具有保護性質的欄桿作用,同時它也是懸崖峭壁的山頂的收頂部分,所以應注意其起伏變化。洞室內外還必須設計有內、外的登山臺階,即蹬道,由洞內到山頂的樓梯式蹬道常設計成螺旋狀,其高度大致與洞門的高度相等,一般設計得接近人體的高度,即在1.85米左右,這樣可起到使人感到需要稍微低頭才能進出的心理反應的效果。   蹬道   用山石疊砌而成的蹬道是園林假山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隨地形的高低起伏、轉折變化而變化。無論假山高低與否,其蹬道的起點兩側一般均用豎石,而且常常是一側高大、另一側低小,有時也常采用石塊組合的方式,以產生對比的效果。豎石的體形輪廓以渾厚為佳,而忌單薄尖瘦;有時為了強調變化,也常采用斜石,給人以飄逸飛動之感。若盤山蹬道的內側是高大的山體,則蹬道的外側常設計成護山式石欄桿。蹬道的踏步一般選用條塊狀的自然山石,在傳統的假山或整修中,也出現過太湖石假山蹬道采用青石、黃石假山蹬道采用花崗巖(俗稱麻石)條石作踏步的情況。與假山蹬道相連的假山道路的路面一般以青磚仄砌為多,少數還采用花街鋪地的形式,在路面點綴一些吉利圖案,如“瓶生三戟”(“平升三級”)、“百結圖”、“百吉百利”,(亦稱“中國結”)等。另一種則用亂石鋪地或石片仄鋪的形式,顯得古樸自然,意趣無窮。   在園林中還有一種與樓閣相結合的室外樓梯式的假山蹬道,這就是樓閣建筑與疊山藝術相結合的云梯假山。所謂云梯,就是人行其中,隨蹬道盤旋而上,有腳踩云層,步入青云之感。所以其選用的石料多為灰白色的太湖石,以求神似。留園明瑟樓的“一梯云”假山的山墻上,有董其昌所書的“飽云”一額,正寫出了云梯假山的高妙境界!秷@冶》說:“閣皆四敞也,宜于山側,坦而可上,更以登眺,何必梯之。”說明云梯假山一般均隱設于樓閣之側,以免影響樓閣的正面觀景,如留園冠云樓前的云梯設于樓的東側,而網師園梯云室前的云梯假山則設于五峰書屋的山墻邊,借此云梯,可登五峰書屋的二樓。   谷   兩山間峭壁夾峙而曲折幽深、兩端并有出口者稱谷,古代名園稱谷者如明代無錫的愚公谷、清代揚州的小盤谷等。在現存的假山作品中,以蘇州環(huán)秀山莊假山中的谷較為典型,兩側削壁如懸崖,狀如一線天,有峽谷氣氛。蘇州耦園的黃石假山有“邃谷”一景,其將假山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中間的谷道寬僅1米左右,曲折幽靜,劉敦楨教授認定為清初“涉園”遺構。   澗   谷中有水則稱之為澗。著名者如無錫寄暢園內的假山中用黃石疊砌而成的“八音澗”,二泉細流在澗中宛轉跌落,琮有聲,如八音齊奏。蘇州留園中部的池北與池西假山相接的折角處,設計成水澗,正如山水畫中的“水口”,《繪事發(fā)微》中說:“夫水口者,兩山相交,亂石重疊,水從窄峽中環(huán)繞灣轉而瀉,是為水口!庇命S石疊砌的水澗,顯得壁立峭,如臨危崖,澗中清流可鑒,因此上佳的假山,必定縮地有法,曲具畫理!秷@冶》云:“假山以水為妙,倘高阜處不能注水,理澗壑無水,似有深意!边@可能是假山中“旱園水做”的一種方法,所以象留園的西部假山有一條用黃石疊砌的山澗,從山頂盤紆曲折而下,直到山腳下的溪邊,雖然此山澗無水,但亦能感到其意味深遠,且如值大雨滂沱時,又具備泄水的功能。   巒   一般假山的結頂處,不是峰便是巒!墩f文》云:“圓曰巒!薄秷@冶》說:“巒,山頭高峻也,不可齊,亦不可筆架式。或高或低,隨致亂掇,不排比為妙。”所以大型假山尤應注意結頂,做到重巒迭嶂,前后呼應,錯落有致。一般園林中的土山均為巒之形式,如拙政園中部的東、西兩島。   峰   《說文》云:“尖曰峰!币话阋蛔偕街荒苡幸粋主峰,而且主峰要有高峻雄偉之勢,其它的山峰則不能超過主峰,正如王維《山水訣》中所說的“主峰較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以形成山峰的賓主之勢。各峰、巒之間的向背俯仰必須彼此呼應,氣脈相通,布置隨宜,而忌香爐蠟燭、刀山劍樹式的排列。   假山的選石   由于在有限的空間內,堆土為山難以塑造高聳、雄奇、變化多端的假山造型,所以造園者逐漸偏重于疊石為山,加上唐宋以后賞石、拜石、宴石的癖好成風,于是人們到處采訪佳石,以供賞玩及疊山之用。由于愛好不同,要求各異,山石的品類也越來越多,并出現了專門的石譜,如北宋祖秀的《宣和石譜》、南宋杜綰的《云林石譜》、明代林有麟的《素園石譜》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山石都可以用來堆疊假山的,所以明代計成在《園冶》中特列選石一章,加以闡述。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在分析了清末至民初的假山(陳氏稱之為“同光體”假山)無佳構的原因后,在《疊山首重選石》一文中指出:“予嘗謂同光體假山其尚有致命之喪,蓋不重選石。選石者,疊山之首重事也。”因此凡是從事假山之業(yè)者,必先深諳石性。一般傳統所選的假山石料多以層積巖為主,縱觀江南地區(qū)的園林假山,尤以太湖石假山和黃石假山為多。 [詳情]

  • 杜鵑花常見病害!發(fā)布時間:2013-01-18

    杜鵑花性喜涼爽濕潤氣候,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及pH值在5.5~5.6之間的酸性土壤。對光照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在烈日下嫩葉易灼傷枯死。較適生長溫度為15℃至20℃,若溫度超過30℃或低于5℃則生長趨于停滯。為更好使杜鵑花在北方生長,現根據多年來的經驗及其習性,與大家共同探討杜鵑常見的病害:生理病害水分失調由于杜鵑花的根系為淺根性纖細根群,既怕旱又怕澇,澆水不當,輕則落葉,重則死亡,因此澆水是否得當就成為養(yǎng)好杜鵑花的關鍵之一。1.土壤以保持濕潤為度,如上壤中水分過多,根部缺氧造成無氧呼喚,使乙醇積累會導致根部發(fā)黑腐爛壞死。2.土壤中長期缺水,導致植株細胞的緊縮度消失,嫩枝下垂,繼而影響花的生長,直至葉片枯萎,破壞體內循環(huán),嚴重時造成死亡。3.杜鵑花根淺而纖細,吸肥能力很差,施肥過于濃稠或施化肥稀釋不夠,造成肥液濃度超過了根部細胞液的濃度時,使植株體內的水分反滲入土壤中,導致失水。防治水分失調的措施主要有:春、夏、秋三季澆水,盆土不干不澆,一般2至3天澆水一次,但每天都應檢查一遍,適當給水。冬季在室內少澆水,待盆土干了,再澆水。施肥要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不要施過于濃稠的肥料,且不能摻有糞渣,應用稀薄的液肥,且需經過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營養(yǎng)缺乏造成杜鵑花植株營養(yǎng)缺乏的原因很多,如水分失調、光照不足或灼傷、土壤養(yǎng)分貧瘠、含芒硝鹽堿或逐漸堿化等等,都能造成植株的營養(yǎng)缺乏。再例如土壤中一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銅、硫、鐵、錳等任何一元素缺乏,植株都表現為失綠黃化,稱為缺素癥。癥狀及解決辦法見文尾表格。施肥大致分三個階段。即春施花前長蕾肥,花后施肥及分化肥;施長蕾肥主要促進花芽分化,應以磷肥為主。長蕾肥春鵑在3月前施1至2次,夏鵑宜在4月前后施入,絕不能多施氮,否則造成枝葉徒長并造成花蕾萎縮或落蕾,以至前功盡棄。杜鵑花謝后,應立即摘去殘花,避免其結實,并及時施入以氮肥為主的肥料2至3次,每隔一周再施一次,以促進新梢抽生粗壯,枝葉繁茂,和補償植株在開花時消耗的養(yǎng)分。為了防止杜鵑花葉片黃化,應加施硫酸亞鐵+檸檬酸+水(1:1:100),根外施肥連續(xù)2至3次;或0.03%硫磺可使黃葉變綠。一般情況下,每月追肥一次,落葉杜鵑進入溫室后,休眠期可不施肥,而常綠杜鵑每月照常施肥一次。施肥量視植株的生長勢和植株的大小而定,一般來說,植株大,生長健壯的,可用2至3份肥料加水7至8份稀釋后施入。如植株小,那肥液濃度更應淡一些,肥水比例1:9,至于生長不良的,應更淡一些,甚至暫不施肥。下列病害只是其中的極少部分,病菌所造成的病害盡管不同,但防治辦法基本相同,除長期堅持通風外,常見藥劑如下:1.根部病害。由各種細菌的寄生所引起的根部腐爛或長成腫瘤。常見有根腐病、根瘤病等。如根瘤病:病株根部受害,引起地上部分生長衰弱,葉片萎縮、干枯。根上出現褐斑、軟腐等癥狀后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干枯后有時出現較大型黑褐色粒狀物,即病原菌菌核。藥物治療一般在發(fā)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同時用20%甲基立枯磷300至500倍液灌根。2.枝干病害。常見的有莖腐病、潰瘍病等。病狀為枝干腐爛,表皮開裂,枝脂流溢,枝條有斑點、污點、腫瘤等。3.防治方法:A.石硫合劑。用石灰、硫磺、水(1:2:10)熬制(熬制時間為50分鐘左右)的紅褐色透明的液體,波美度27至28度。兌水使波美度為5度。春季發(fā)前進行噴施可防治多種病害。B.多硫化鋇(70%)400倍液進行噴施。C.多菌靈。一般使用50%可濕性粉劑1∶250和1∶500兩種溶液,具有對植株保護和治療的作用。3.花葉病害。常見的有葉斑病、黃化病、葉腫病等。所用藥劑為:A.波爾多液(1:1:200)。用硫酸銅和石灰乳配制的天藍色藥液呈堿性。能預防多種病菌造成的病害。B.80%大生M-45可濕粉600倍液,每10天噴一次。C.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7天噴一次。杜鵑缺素癥狀及解決辦法:杜鵑缺氮,植株自下部起黃化失綠,葉脈淡紅色。處理措施:根外追施尿素0.2~0.5(施用濃度%);杜鵑缺磷,老葉呈暗綠色,莖和葉脈變成紫紅色,出現壞死區(qū)。處理措施:根外追施磷酸二氫鉀0.2~0.5(施用濃度%);&nb [詳情]

1/1 記錄數:5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苗網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苗網版權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