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卵圓形,黑色,有光澤!忌L習性〗銀荊速生,在正常條件下,10年內(nèi)樹高年均生長量在1米以上,直徑年均生長量1厘米以上。銀荊是強陽性樹種,樹冠具有趨光性,在幼齡期即需要充足光照。適于涼爽濕潤的亞熱帶氣候,能耐極端較低溫度一般黑荊種子具有由種皮不透性引起的休眠習性L幻,它可以用熱水、硫酸和機械破損種皮使種子萌發(fā)〔31。用開水浸泡是黑荊種子較有效的催芽方法,發(fā)芽率可達90%[’]。銀荊是否具有同樣習性?為此我們做了開水浸泡、硫酸浸種和機械破損銀荊種皮的...
2024-12-14 電議老芒麥,又名西伯利亞披堿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馬、牛、羊、牦牛均喜食。目錄1形態(tài)特征2生態(tài)特征3飼用價值4栽培要點5常見病害6常見蟲害1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疏叢型,須根密集而發(fā)育。稈直立或基部稍傾斜,粉綠色,具3—4節(jié),3—4個葉片,(多葉老芒麥具5—6節(jié),5—6個葉片),各節(jié)略膝曲。葉鞘光滑,下部葉鞘長于節(jié)間,葉舌短,膜質(zhì),長0.5—1毫米。葉片扁平,內(nèi)卷,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多葉老芒麥葉片長15—35厘米,寬8—16毫米),兩面粗糙或下面平滑。穗狀花序疏松下垂,長15—25厘米,具34—38穗節(jié),每節(jié)2小穗,有的芒部和上部每節(jié)僅具1小穗,小穗灰綠色或稍帶紫色,含4—5枚小花。穎狹披針形,內(nèi)外穎等長,長4—5毫米,具3—5脈,外稃披針形,密被微毛,具5脈;較好外稃長8一11毫米,芒稍開展或反曲,長10—20毫米,內(nèi)稃與外稃幾等長,先端2裂,脊被微纖毛,穎果長橢圓形,易脫落。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老芒麥全株(1張)老芒麥花果(2張)2生態(tài)特征老芒麥的根系發(fā)達,入土較深。春播較好年,根系的分布以土層3—18厘米處為較密,18—54厘米處次之;54厘米以下根系稀少。生活的第二年,根系入土可達125厘米。0—23厘米分布較密,23—83厘米次之,83厘米以下則分布很少,分蘗節(jié)在表土層3—4厘米處。老芒麥地上部分與根系入土深度之比約為l:1.2。生活第三年的根系產(chǎn)量(10一50厘米)每畝可達635公斤(干重),為地上部產(chǎn)量的1倍以上。根系發(fā)育,可以利用土壤深處水分,在旱情嚴重時葉片內(nèi)卷,減少水分蒸發(fā)。1975年,青海同德巴灘地區(qū)嚴重旱災,老芒麥仍獲畝產(chǎn)500公斤干草的高產(chǎn)。老芒麥播種當年以營養(yǎng)枝為主,第二年以后則以生殖枝占優(yōu)勢;一般在返青后90—120天開花,穗狀花序開花整齊,就一個花序面言,3—5天即可完成,群體開花,也不過10—12天。穗狀花序一般自上部三分之一處的小穗首先開放,然后向上、下部同時開放,較后基部小穗,就一個小穗而言,基部的小花首先開放,逐次向上,小穗頂部的小花較后開放,一天內(nèi)開花的時間集中在12—13時,其他時間開放極少,開花較適溫度是25—30℃,較適宜濕度是45—60%。屆異花授粉植物,但自花授粉率也較高;開花授粉后很快形成種子,一般10天左右達乳熟期,15天蠟熟,20天左右可以完熟。穗狀花序中部的種子質(zhì)量較好,種子畝產(chǎn)50—150公斤,千粒重3.5—4.9克。再生性稍差,在水肥條件好時,每年可刈割兩次,一般再生草產(chǎn)量占總產(chǎn)量的20%左右。屬旱中生植物,在年降水量為400—500毫米的地區(qū),可行旱地栽培。在干旱地區(qū)種植,如有灌溉條件,可提高產(chǎn)量。老芒麥分蘗能力強,分蘗節(jié)在地表3—4厘米深處,在-3℃的,低溫下幼苗不受凍害,能耐-4℃的低溫。冬季氣溫下降至-36—38℃時,能安全越冬,越冬率為96%左右。在青藏高原秋季重霜或氣溫下降到-8℃時,仍能保持青綠,有效地延長了利用時間。在青海、新疆、內(nèi)蒙古、黑龍江等高寒地區(qū)栽培均能安全越冬,生長良好。在內(nèi)蒙古由返青到種子成熟需120天左右。需活動積溫為1500—1800℃,有效積溫為700—800℃。老芒麥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在瘠薄、弱酸、微堿或含腐殖質(zhì)較高的土壤中均生長良好。在pH7—8,微鹽潰化土壤中亦能生長。具有廣泛的可塑性,能適應較為復雜的地理、地形、氣候條件?梢越我坏娜斯じ畈莸睾头拍恋兀c其它禾草和豆科牧草混播可以建立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人工草地,其中多葉老芒麥植株較高,營養(yǎng)枝多,葉量大,葉片不易脫落,葉和花序占全株總重量的32.94%。如表26一1。多葉老芒麥結實性能好.畝產(chǎn)種子量及草量均高,在青海非灌溉條件下,栽培播種當年畝產(chǎn)干草128.5公斤,第二年至第四年平均株高139—147厘米,畝產(chǎn)干草703.35—996.70公斤。3飼用價值老芒麥適口性好。馬、牛、羊均喜食,特別是馬和牦牛喜食。是披堿草屬(Elymus或Clinelymus)中飼用價值較高的一種。植株無毛、無味、開花前期各個部位質(zhì)地柔軟,花期后僅下部20厘米處莖稈稍硬。葉量豐富,特別是多葉老芒麥的葉片多而寬大。一般播種當年葉量占總量的50%左右,生活第二年以后,抽穗期葉量一般占40—50%,莖占35—47%,花序占6—15%,再生草葉量占60一70%。一般畝產(chǎn)干草200—400公斤,高產(chǎn)可達500公斤以上。營養(yǎng)成分含量豐富,消化率較高,夏秋季節(jié)對幼畜發(fā)育,母畜產(chǎn)仔和牲畜的增膘都有良好的效果。葉片分布均勻,調(diào)制的干草各類牲畜都喜食。特別在冬春季節(jié),幼畜、母畜較喜食。牧草返青期早、枯黃期遲,綠草期較一般牧草長30天左右,從而提早和延遲了青草期,對各類牲畜的飼養(yǎng)有一定的經(jīng)濟效果,其化學成分及消化率見表26—3、26—4。老芒麥作為栽培牧草,在國外開始于十八吐紀末,十九世紀初期,俄、英、德等國都有研究的紀錄。蘇聯(lián)作為新的牧草栽培開始于1927年。中國六十年代開始在西北、華北,東北等地推廣種植,由于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入土深,抗寒性很強,故在三北地區(qū)越冬性良好,是很有經(jīng)濟價值的栽培牧草。4栽培要點播種前深翻土地,如春播,應在前一年夏秋季翻地,施足基肥。播前耙耱,使地面平整,干旱地區(qū)播前要鎮(zhèn)壓土地。有灌溉條件的地區(qū),可在播前灌水,以保證播種時墑情。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因苗期生長緩慢,春播應予防止春旱和一年生雜草的危害。秋播應在初霜前30—40,天播種,播晚苗期生長時間短,貯備養(yǎng)分不足,易造成越冬死亡。老芒麥對水肥反應敏感,有灌溉條件的地力,在拔節(jié)、孕穗期灌水結合施肥,在青海同德地區(qū)畝產(chǎn)可增加鮮草36—58%。生長力衰退的老芒麥草地,分蘗期畝施過磷酸鈣12.5公斤,當年可增產(chǎn)鮮草43.6%。青藏高原一般每年割干草1次,水肥充足可收獲兩次;溫暖地區(qū)每年可收割兩次,較好次應在開花前期進行。可與山野豌豆(Viciaamoena),紫苜蓿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良好的人工草地。據(jù)試驗,混播牧草適當?shù)墓芾砝每蛇B續(xù)豐產(chǎn)四至六年。再生力與耐牧性稍差,如在生長季節(jié)連續(xù)放牧2—3年,草地顯著退化,但秋季刈割后的再生草,在各季進行放牧,對草地影響不大。種子成熱易脫落,要及時收獲,一般種子達60一75%成熟時,即可進行收獲。老芒麥種子具長芒,播種前應行截芒,增強種子流動性,加大播種機的排種齒輪間隙或去掉輸種管。播種的過程應注意種子流動情況,防止堵塞,保證播種質(zhì)量。播量一般每畝1.25—1.5公斤,種子田可酌量減少。
2024-11-06 電議二月蘭又名諸葛菜、菜子花,十字花科諸葛菜屬,一二年生草花,淡藍、淡紫色為主,少量白色,株高20-60cm,著花5-20朵,秋季播種為主,8-9月份較好,花期早春3-6月份。●生長習性耐旱性強,耐蔭,耐旱,可自播繁殖并形成群落,具較強的抗雜草能力,,適應性強,在南方冬季和北方秋季均可形成均好的地被效果,蔭處林下效果尤好。剛采收的種子有后熟現(xiàn)象,早播的發(fā)芽率低,萌發(fā)延續(xù)1-2個月甚至更長!駡@林應用供花壇,花境,林蔭間,高速公路護坡用。
2024-11-01 電議禾本科披堿草屬中的一個種,學名ElymusdahuricusTurcz.,多年生草本植物,為本屬重要的栽培牧草之一,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qū),朝鮮、日本、蒙古、蘇聯(lián)也有分布。蘇聯(lián)在二十世紀初引入栽培。中國于1954年由崔有文推薦,在華北及西北地區(qū)栽培,嗣后,原內(nèi)蒙古草原研究所,在錫林郭勒種畜場進行較大面積試種。從七十年代以來,該草已在中國華北、內(nèi)蒙古及東北部逐漸推廣,并開始成為主要牧草品種。形態(tài)特征稈疏叢,直立,高70-140厘米,基部膝曲。葉鞘光滑無毛;葉片扁平,稀可內(nèi)卷,上面粗糙 ,下面光滑,有時呈粉綠色,長15-25厘米,寬5-9(12)毫米。穗狀花序直立,較緊密,長14-18厘米,寬5-10毫米;穗軸邊緣具小纖毛,中部各節(jié)具2小穗而接近頂端和基部各節(jié)只具1小穗;小穗綠色,成熟后變?yōu)椴蔹S色,長10-15毫米,含3-5小花;穎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先端長達5毫米的短芒,有3-5明顯而粗糙的脈;外稃披針形,上部具5條明顯的脈,全部密生短小糙毛,較好外稃長9毫米,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長10-20毫米,成熟后向外展開;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先端截平,脊上具纖毛,至基部漸不明顯,脊間被稀少短毛。[1]須根系,疏叢;葉鞘無毛,葉片扁平,線形,葉表面粗糙,綠色,葉舌截平;穗狀花序,直立,長14~20厘米,除先端和基部各節(jié)僅具一小穗外,每穗節(jié)生2小穗,含3~5小花,全部發(fā)育,穎披針形,先端具3~6毫米短芒,內(nèi)外稃幾乎等長,外稃先端芒向外展開;穎果長橢圓形,褐色,千粒重3~4克。[2]2生長環(huán)境本種性耐旱、耐寒、耐堿、耐風沙,自1958年開始,先后在河北、新疆、內(nèi)蒙古、青海等省區(qū)的 牧場實驗站、草原試驗站進行栽培馴化工作,實驗結果表明本種為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飼草。[1]披堿草屬旱中生牧草,適應性廣,特耐寒抗旱,在冬季~41℃的地區(qū)能安全越冬。根系發(fā)達,能吸收土壤深層水分,葉片具旱生結構,遇干旱葉片內(nèi)卷成筒狀,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增強抗旱能力,從而在干旱條件下仍可獲高產(chǎn)。較耐鹽堿,在土壤pH值7.6~8.7的范圍內(nèi),生長良好。具有抗風沙的特性,適于風沙大的鹽堿地區(qū)種植。分蘗能力強,分蘗數(shù)一般可達30~50個,條件好時分蘗數(shù)達100個以上。性喜肥,氮肥供應充足時,分蘗數(shù)增多,株體增高,葉片寬厚,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也顯著提高。生育期120~130天。壽命短,可利用4~5年,通常利用四年就應酌情予以更新。[3]3分布情況產(chǎn)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區(qū)。多生于山坡草地或路邊。蘇聯(lián)、朝鮮、日本與印度西北部、土耳其東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lián)外貝加爾。
2024-10-31 電議火棘,又名 吉祥果,救兵糧、救命糧、火把果、赤陽子,薔薇科火棘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m,通常采用播種、扦插和壓條法繁殖。火棘樹形優(yōu)美,夏有繁花,秋有紅果,果實存留枝頭甚久,在庭院中做綠籬以及園林造景材料,在路邊可以用作綠籬,美化、綠化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濾塵效果,對二氧化硫有很強吸收和抵抗能力。以果實、根、葉入藥,性平,味甘、酸,葉能清熱解毒,外敷治瘡瘍腫毒,是一種極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植物。形態(tài)特征火棘[1]常綠灌木,高達4m。側枝短,先端成刺狀,嫩枝外被銹色短柔毛,老枝無毛。葉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短,無毛或嫩時有柔毛;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1.5-6cm,寬0.5-火棘2cm,先端圓鈍或微凹,有時具短尖頭,基部楔形,不延連于葉柄,邊緣有鋸齒,近基部全緣;▋尚,集生復傘房花序;葉柄長約1cm;萼筒種狀;萼片5,三角形,先端鈍;花瓣近圓形,白色;雄蕊20,花藥黃色,花柱5,離生,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果實近球形,直徑約5mm,橘紅或深紅色;ㄆ3-5月。果期8-11月。[2-3]陽作仁原創(chuàng)火棘圖冊(19張)側枝短刺狀;葉倒卵形,長1.6~6厘米,復傘房花序,有花10~22朵,花直徑1厘米,白色;花期3~4月;果近球形,直徑8~10毫米,成穗狀,每穗有果10~20余個,桔紅色至深紅色,甚受人們喜愛。9月底開始變紅,一直可保持到春節(jié)。是一種極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植物。適作中小盆栽培,或在園林中叢植、孤植草地邊緣;鸺瑢儆谒N薇科火棘屬常綠灌木;鸺荒秃,栽培環(huán)境不適宜,會出現(xiàn)半常綠或落葉狀態(tài),在北方難以露地越冬。火棘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種,秋季隨采隨播,也可夏末扦插繁殖;鸺瑔稳~互生,革質(zhì),長橢圓形,先端鈍,邊緣有圓鋸齒,綠色具光澤。復傘房花序密生在小枝上,五月份花開時節(jié),全株雪白的小花十分醒目,到了10月份,果實成熟了,小球果橘紅至火紅色,密密叢叢,一團團一片片散布在綠葉叢中,經(jīng)久不凋,顯得異常艷麗;鸺m應性強,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喜疏松、肥沃的土壤。以播種繁殖為主,采種容易,秋季隨采隨播,也可在夏季嫩枝扦插繁殖。幼苗容易培育,但移栽時必須帶土球,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后行重剪,促使萌發(fā)新枝、調(diào)整樹型。北方盆栽,10月至11月移入溫室越冬,江南地栽,可露地越冬。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火棘全株(5張)火棘枝葉(1張)火棘花果(10張)2生長習性喜強光,耐貧瘠,抗干旱;黃河以南露地種植,華北需盆栽,塑料棚或低溫溫室越冬,溫度可低至0℃、水搓子。對土壤要求不嚴,而以排水良好、濕潤、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為好。[4]3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黃河[5]以南及廣大西南地區(qū)。全屬10種,中國產(chǎn)7種。國外已培育出許多優(yōu)良栽培品種。產(chǎn)陜西、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區(qū)。[6]4栽培技術繁植方法【種子繁殖】陽作仁原創(chuàng)火棘樹形、果圖冊(22張)火棘果實10月成熟,可在樹上宿存到次年2月,采收種子以10~12月為宜,采收后及時除去果肉,將種子沖洗干凈,曬干備用。翌年3月上旬,將種子和細沙一起均勻地撒播于冬前準備好的苗床,覆蓋細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因種子較小,覆土不可過厚,并在苗床上覆蓋稻草,澆足水。約10天左右開始出苗,此時去除稻草,并視苗床濕度進行水分管理。播種出苗率為80.6%。用0.2‰的赤霉素處理能夠提高火棘種子的發(fā)芽率。[7]火棘適宜第二年春季播種,種子貯存時間太長,種子萌發(fā)率明顯下降,并且火棘不宜在20℃以下的環(huán)境中播種;鸺锊楹茫シN前可用萬分之二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種子,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30cm,開深5cm的長溝,撒播溝中,覆土3cm。[7]苗期3個月內(nèi)每天要查看溫、濕度。若低于20℃或高于30℃,均應采取升溫或降溫措施,主要措施有控制遮蔭、噴霧等。若無異常情況,每周澆水1次即可。雨季要注意防水、排水。[7]【扦插繁殖】火棘果(8張)春插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選取一、二年生的健康豐滿枝條剪成15~20厘米的插條扦插。夏插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選取一年生半木質(zhì)化,帶葉嫩枝剪成12至15厘米的插條扦插,下端馬耳形,并用ABT生根粉處理,在整理好的插床上開深10cm小溝,將插穗呈30度斜角擺放于溝邊,穗條間距10cm,上部露出床面2~5cm,覆土踏實,注意加強水分管理,一般成活率可達90%以上,翌年春季可移栽。[7]【壓條繁殖】春季至夏季都可進行,進行壓條時,選取接近地面的1~2年生枝條,預先將要埋入土中的枝條部分刻傷至形成層或剝?nèi)グ肴χζぃ層袡C養(yǎng)分積蓄在此處以利生根,然后將枝條刻傷至形成層埋入土中10~15厘米左右,1~2年可形成新株,然后與母株切斷分離,于第二年春天定植。
2024-10-28 電議桉樹在華南通常3-4年生開始開花結實,在西南、華中等地稍遲1-2年。8-25年生為正常結實年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種.桉樹是桃金娘科桉樹屬的總稱,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多數(shù)桉樹喜肥畏寒,閩北要選擇既能耐寒又速生的桉樹種發(fā)展人工林。...播種量一般為:赤按、巨桉撒播5—10g/㎡種子。播后用細土或細沙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為了提高地溫,促進整齊...
2024-07-05 電議百日草又稱百日菊,側枝呈杈狀分枝。夏秋開花,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花徑約10厘米,花瓣顏色多樣,花期長,花型變化多端,基本上都是重瓣種。性強健,耐干旱、喜陽光,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忌酷暑。在夏季陰雨、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生長不良。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國花。花大色艷,開花早,花期長,株型美觀,是常見的花壇、花境材料,矮生種可盆栽。高桿品種適合做切花生產(chǎn)。形態(tài)特征百日草花蕊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長硬毛。葉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莖,兩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徑5-6.5厘米,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偘鷮掔姞睿豢偘鄬,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外層長約5毫米,內(nèi)層長約10毫米,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狀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長柔毛。管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毫米,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邊緣各有1棱,頂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管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長7-8毫米,寬3.5-4毫米,極扁,被疏毛,頂端有短齒。花期6-9月,果期7-10月。莖直立粗壯,上被短毛,表面粗糙,株高40-120cm。葉對生無柄,葉基部抱莖。葉形為卵圓形至長橢圓形,葉全緣,上被短剛毛。頭狀花序單生枝端[1],梗甚長;◤4-10cm,大型花徑12-15cm。舌狀花多輪花瓣呈倒卵形,有白、綠、黃、粉、紅、橙等色,管狀花集中在花盤中央黃橙色,邊緣分裂,瘦果廣卵形至瓶形,筒狀花結出瘦果橢圓形、扁小。選種與提純百日草是蟲媒花,優(yōu)良的花色品種往往因昆蟲自然授粉而發(fā)生雜交變異,其中變好的少、而變劣的卻多,重瓣品種往往向單瓣品種劣化;花色也變?yōu)榘档鵁o絲絨光澤。為保持百日草的優(yōu)良品質(zhì),必須選優(yōu)和防雜保純。每年從花壇中選擇朵大瓣多、色澤鮮艷而花心較小的單株作為留神株,并將全株套以透明的塑料薄膜袋,進行單株自花授粉。單株的種子單獨播種育苗,與其他百日草花壇相距200米以外,并在始花時拔除劣變的單可植株。這樣連續(xù)進行提純,便可獲得優(yōu)良的重瓣花原種。若要花色一致的重瓣花原種,更須在提純?nèi)ルs時,將異色的重瓣花植株通通拔除,以防花色上的雜交變異。另外,因百日草是種始花早的中日照花卉,營養(yǎng)生長期的長短不受日照長短的限制,春季播種夏季開花,夏季播種秋季開花。如春季繁殖紅色重瓣花品種,秋季則繁殖黃色重瓣花品種,并在后者始花時摘除前者的尾花,這樣便可防止花色上的雜交變異。繁殖技術百日草為短日照植物,因此需調(diào)控日照長度的方法調(diào)控花期。當日照長于14小時時,開花將會推遲,從播種到開花大約需要70天,此時的舌狀花會明顯增多;而當日照短于12小時時,則可提前開花,從播種到開花只需60天,此時的花則以管狀花較多。另外,也可通過調(diào)整播種期和摘心時間來控制開花期。在播種過程中,百日草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環(huán)境。通常發(fā)芽溫度為21-22度,發(fā)芽時需要覆土,2-5天即可發(fā)芽。在生長過程中,日溫應保持在18度,夜溫應達到21度。從播種到開花,所需時間一般為9-10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日草忌連作,應適時輪作。百日草在生長后期容易徒長,通常采取以下幾個措施加以控制:一是適當降低溫度,二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yǎng)面積,加大株行距;三是及時摘心,促進腋芽生長。具體操作方法一般是在株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留下2至4對真葉后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開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長至3厘米左右時噴矮化劑。對于沒有徒長的苗可露地栽培,如果為了限制其生長高度也要進行摘心處理。百日草生長勢強,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也能耐半陰。生長適溫為20~25℃,不耐酷暑,當氣溫高于35℃時,長勢明顯減弱,且開花稀少,花朵也較小。為短日照植物,在長日照(光照14小時/日)下,株高增加,舌狀花較多;在短日照(光照9小時/日)下,舌狀花變小而管狀花增多。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但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沃土中生長較佳。在夏季多雨或土壤排水不良的情況下,植株細長、花朵變小、忌連作。百日草以種子繁殖為主,也能扦插繁殖。種子繁殖宜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發(fā)芽適溫為15-20℃。它的種子具嫌光性,播種后應覆土、澆水、保濕,約1周后發(fā)芽出苗。發(fā)芽率一般在60%左右。在小滿至夏至期間,結合摘心、修剪,選擇健壯枝條,剪取10~15厘米長的一段嫩枝作插穗,去掉下部葉片,留上部的兩枚葉片,插入細河沙中,經(jīng)常噴水,適當遮陰,約2周后即可生根。定植成活后,在養(yǎng)苗期施肥不必太勤,一般每月施一次液肥。接近開花期可多施追肥,每隔5~7天施一次液肥,直至花盛開。當苗高達10厘米時,留2對葉片,攔頭摘心,促其萌發(fā)側枝。當側枝長到2~3對葉片時,留2對葉片,第二次摘心。這樣做,能使株形蓬大、開花繁多。春播后經(jīng)過70天即可開花。百日菊為枝頂開花,當花殘敗時,要及時從花莖基部留下2對葉片剪去殘花,以在切口的葉腋處誘生新的枝梢。修剪后要勤澆水,并且追肥2~3次,可以將開花日期延長到霜降之前。雨季前成熟的較好批種子品質(zhì)較好,應及時采收留種。播種苗4-6片葉時定植于10-12厘米盆。百日菊側根少,移栽時注意少傷側根。苗高10厘米時,進行摘心,促使多分側枝。生產(chǎn)上為了矮化植株,在摘心后2周,用0.5%比久噴灑,效果顯著。也可應用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來調(diào)控花期,幼苗期用0.25%-0.4%比久溶液噴灑,可提前開花,花朵緊密;如用0.4%-0.8%比久或矮壯素,噴2-4次,將推遲開花。幼苗期每半月施肥1次,花蕾形成前增施2次磷鉀肥;蛴"卉友"20-20-20通用肥;ê蟛涣舴N需及時摘除殘花,促使葉腋間萌發(fā)新側枝,再開花。苗種植株必須隔離,防止品種間雜交,影響種子質(zhì)量。[4]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發(fā)芽適溫20-25C,7-10天萌發(fā),播后約70天左右開花。真葉2-3片移苗,4-5片摘心,經(jīng)2-3次移植后可定植。華北地區(qū)多于4月中、下旬播種于露地,大約一周發(fā)芽,2-3片真葉時移植或間苗,田間栽植株行距因品種高矮而定在15-40cm范圍,盆栽時須待摘心后,移植到盆中,可倒盆一次,矮莖種盆栽要反復摘心,促生側枝,形成豐滿叢株,"五一"節(jié)用花可于2月上旬播種于室內(nèi),盆播3月下旬分苗入盆,4月下旬脫盆栽植。追肥以磷鉀肥為主。留種要在外輪花瓣開始干枯,中輪花瓣開始失色時進行,剪下花頭,曬干去雜、貯存。百日草花期長,后期植株會長勢衰退,莖葉雜亂,花變小。所以秋季花壇用花應在夏季重新播種,并摘心1-2次。扦插繁殖可在6月中旬后進行,剪側枝扦插,遮蔭防雨。播種前,土壤和種子要經(jīng)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以防生長期出現(xiàn)病蟲害。播種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種子消毒用1%高錳酸鉀液浸種30分鐘,基質(zhì)用腐葉土2份、河沙1份、泥炭2份、珍珠巖2份混合配制而成,可用0.05%高錳酸鉀或1000倍**消毒,土壤可采用高溫熏蒸法,殺死其中的病菌、害蟲及草種。播前基質(zhì)濕潤后點播,百日草為嫌光性花種,播種后須覆蓋一層蛭石。在21-23℃溫度時,3-5天即可發(fā)芽,發(fā)芽期不需要光照,發(fā)芽后苗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不能太濕,以免爛根或發(fā)生猝倒病。播種時間根據(jù)所需開花時間而定。一般提前2-3個月于溫室播種。露地直播宜在早春嚴寒過后,否則幼苗發(fā)育不良;如秋季花壇使用,宜在夏季播種。百日草種子為嫌光性種,播種后覆土要厚密,以提高發(fā)芽率。春季3-4月份進行。每克種子120-130粒,發(fā)芽適溫21-25℃,播后,7-10天發(fā)芽,發(fā)芽率為60%。播種至開花因品種不同,從45-75天。幼苗長出1片真葉后,分苗移栽一次,百日草根系不發(fā)達,側根較少,一般在2片真葉時移栽定植上盆,移栽時應帶土,移栽的基質(zhì)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可用塘泥3份、腐葉土1份、腐熟堆廄肥1份配制而成,栽植深度在子葉下0.5厘米處,栽后輕壓土,澆足水。矮化種株行距30厘米,高莖種50厘米。定植后每月施一次葉肥(腐熟醬渣等)。為促使植株矮化、分枝多,還可在苗期噴施B9100-500倍液。矮生百日草要多次摘心,較好次在6葉時,留4片葉摘心,共摘心2-3次,每次摘心后施磷酸二氫鉀,特別是現(xiàn)蕾到開花,每5-7天要噴一次0.2%磷酸二氫鉀。施肥防病。植株生長穩(wěn)定后,應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早晚各澆一次水,幼苗期每隔5-7天施一次200毫克/升的氮肥和有機液肥,施2-3次后改用復合肥,盛夏季節(jié)宜施用薄肥,以肥代水。扦插繁殖一般在6-7月份進行。利用百日菊側枝剪取長10厘米,插入沙床,插后15-20天生根,25天后可盆栽。由于扦插苗生長不整齊,操作麻煩,實際應用不普遍。開花前多追肥(化肥、腐熟有機肥等),一般5-7天一次,直至開花;ê蠹皶r將殘花從花莖基部(留2對葉)剪去,修剪后追肥2-3次,保證植株生長所需的水肥,以延長整體花期。百日草不耐酷暑,迸人8月會出現(xiàn)開花稀少、花朵較小的現(xiàn)象,需加強灌溉,防治紅蜘蛛。如此至9月可正常開花、結實。夏季可用側枝扦插,2周后生根,成活率高。百日草不耐酷暑,進入8月會出現(xiàn)開花稀少、花朵較小的現(xiàn)象,需加強灌溉,防治紅蜘蛛。如此至9月可正常開花、結實。
2024-09-13 電議別名相思樹、相思子,豆科金合歡屬。為常綠喬木,高達15m,胸徑在40~60cm,樹干灰色有橫紋,枝灰色無剌,葉退化,葉柄呈葉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葉腋生,花期5月份;ê蠼Y扁平莢果。根系發(fā)達,具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游離氮。萌芽力強,生長較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瘠薄,病蟲害少。形態(tài)特征[1]常綠喬木。株高可達16m。枝葉細致緊密,如同一團團綠色的云朵,金黃色的花朵就像夕陽余暉下的云彩.小枝無刺。幼株2回羽狀復葉,長大后小葉退化。頭狀花序腋生,圓球形;花瓣淡綠色,具香氣;雄蕊多數(shù),金黃色,伸出花冠筒外。莢果扁平,長4~11cm,具光澤。種子橢圓形,長5~7mm,褐色。花期4~8月。果期8~10月。無毛;枝灰色或褐色,無刺,小枝纖細。苗期較好片真葉為羽狀復葉,長大后小葉退化,葉柄變?yōu)槿~狀柄,葉狀柄革質(zhì),披針形,長6~10cm,寬5~13mm,直或微呈彎鐮狀,兩端漸狹,先端略鈍,兩面無毛,有明顯的縱脈3~5(~8)條。頭狀花序球形,單生或2~3個簇生于葉腋,直徑約1cm;總花梗纖弱,長8~10mm;花金黃色,有微香;花魯長約為花冠之半;花瓣淡綠色,長約2mm;雄蕊多數(shù),明顯超出花冠之外;子房被黃褐色柔毛,花柱長約4mm。莢果扁平,長4~9(12)cm,寬7~10mm,干時深褐色,有光澤,于種子間微縊縮,頂端鈍而有凸頭,基部楔形。[2]相思樹分布于低海拔丘陵及野外,雖然是豆科的一員,但卻沒有羽狀復葉,原來它的羽狀復葉只在小時有,當成為大樹時,滿樹都成為鐮刀狀的假葉了。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臺灣相思樹全株(6張)臺灣相思樹根莖(1張)臺灣相思樹枝葉(4張)臺灣相思樹花果(11張)2分布范圍臺灣相思樹原產(chǎn)中國臺灣,遍布全島平原、丘陵低山地區(qū),菲律賓也有分布。廣東、海南、廣西、福建、云南和江西等。ㄗ灾螀^(qū))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其水平分布,在北緯25°~26°以南生長正常;垂直分布,則因緯度而異,在海南熱帶地區(qū)可栽至海拔800米以上,而緯度較高的地區(qū)一般只在海拔200~300米以下的低地栽植。[2]相思樹當前在全世界一共有1200多種。除了歐洲和南極以外,各大州都有分布,其中在澳大利亞較多,大約有800多種,其次為亞洲,大約有150種,在中國只有臺灣相思一種。如今中國種植的相思樹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屬于三級保護植物,大多生長在長江以南,分布也比較廣。3生長習性臺灣相思樹圖片(16張)臺灣相思樹生長在低緯度的亞熱帶附近,中國以嶺南、臺灣島等瀕海處居多。喜暖熱氣候,亦耐低溫,喜光,亦耐半陰,耐旱瘠土壤,亦耐短期水淹,喜酸性土。相思樹的生長速度非?,適應性也非常強,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能正常生長,還有就是它自身的固氮能力,能自己制造肥料,對綠地的改善。另外長期載種這種樹木還能改善土壤條件。因此在當?shù)亓鱾髦@樣一句話:“好地種桉樹,差地種相思。”這些樹葉經(jīng)過分解以后,就形成了腐殖質(zhì)就是土壤當中的養(yǎng)分,枯枝葉分解完以后,土壤的肥力就增加了,所以它改土的性能特別好。相思樹它還有一個很好的一個特性,它就是根部有根瘤,有固氮的作用,能把空氣中的氮固定下來,形成養(yǎng)分,對增加土壤的肥力很有好處。
2024-09-13 電議習性:石楠為嚴熱帶樹種,江蘇、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及我省都有較廣泛的栽培,好生于肥沃壤質(zhì)土壤中,向陽之處...繁殖一般以播種、插條者為多,種子播種時應在播種前做催芽處理,提高發(fā)芽率和整齊度。
2024-09-07 電議學名:Leucaenaleucocephala(Lam.)deWit; 主要特性: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逆;其他;原產(chǎn)地:中美洲;銀合歡原產(chǎn)墨西哥南部尤卡坦(Yu-catan)半島。大約在公元1600年以前傳入菲律賓,其后印度尼西亞、夏威夷、毛里求斯島、澳大利亞北部亦引種栽培。19世紀,印尼和非洲把銀合歡作咖啡、可可、金雞納和胡椒等作物的蔭蔽樹或氮來源樹種。是一種芳療植物,原產(chǎn)于中美洲,價格昂貴,可用作皮膚保養(yǎng)、防腐殺菌、抗憂郁以及鎮(zhèn)靜劑。 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無毛,具褐色皮孔,無刺;托葉三角形,小。羽片4-8對,長5-9(-16)厘米,葉軸被柔毛,在較下一對羽片著生處有黑色腺體1枚;小葉5-15對,線狀長圓形,長7-13毫米,寬1.5-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被短柔毛,中脈偏向小葉上緣,兩側不等寬。頭狀花序通常1-2個腋生,直徑2-3厘米;苞片緊貼,被毛,早落;總花梗長2-4厘米;花白色;花萼長約3毫米,頂端具5細齒,外面被柔毛;花瓣狹倒披針形,長約5毫米,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毛,長約7毫米;子房具短柄,上部被柔毛,柱頭凹下呈杯狀。莢果帶狀,長10-18厘米,寬1.4-2厘米,頂端凸尖,基部有柄,縱裂,被微柔毛;種子6-25顆,卵形,長約7.5毫米,褐色,扁平,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0月。[1]高2~6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無毛,具褐色皮孔,無刺。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葉軸被柔毛,托葉小,三角形;羽片4~8對,長5~9(~16)cm,在較下一對羽片間有黑色腺體1枚,小葉通常5~15對。頭狀花序常1~2腋生,直徑2~3cm,苞片緊貼、被毛、早落;總花梗長2~4cm;花白色,花萼長約3mm,頂端具5細齒,外面被柔毛;花瓣狹倒披針形,長約5mm,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毛;子房具短柄,上部被柔毛,柱頭凹下呈杯狀。莢果帶狀,長10~18cm,寬1.2~1.8cm,頂端凸尖,基部有柄,縱列,被微柔毛;種子6~25粒,褐色,扁平,光亮,長約6mm。 生長習性銀合歡原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生長較適溫度為25—30℃,12℃生長緩慢,低于10℃,高于35℃,停止生長,0℃以下葉片受害脫落,–3—–4.5℃時,植株上部及部分枝條枯死,–5—–6℃時地上部枯死。翌春,仍有部分植株抽芽生長。銀合歡屬陽性樹種,稍耐蔭,在無蔭蔽條件下生長較好,對日照要求不太嚴格,在華南諸省區(qū)均可開花結實,廣東,廣西、海南生長較好。湖北武昌冬季枯萎,但也可收到部分種子,但種子質(zhì)量較差。銀合歡根系發(fā)達,一年生植株根系達1—2m,5年生可達5m以上.近地表側根著生直徑2—20mm,多淺裂,粉紅色根瘤。由于根系發(fā)達能吸收土層深處的水分,耐旱能力強。在年降雨量1000—3000mm地區(qū)生長良好,但也能在250mm地區(qū)生長。能耐南方旱季少雨條件,數(shù)月無雨,仍能存活。不耐水漬,長時間積水生長不良。銀合歡對土壤要求不嚴。較適合于種植在中性或微堿性(pH6.0—7.7)的土壤,在巖石縫隙中也能生長。據(jù)報道,在PH7.2的石灰?guī)r土壤上生長較好。18個月齡,株高4.3m,比pH5—5.5紅壤上種植的株高多2倍。當表土pH5.5以下時,則根不能生長。在酸性土壤上種植的銀合歡,早花、早實、早衰。耐鹽能力中等,當土壤含鹽量為o.22—o.36%時,仍能正常生長。耐高鋁低鐵,但錳過高(550ppm以上)生長受阻。據(jù)報道,在全氮含量為o.1%、速效磷6.5ppm、速效鉀137ppm的土壤環(huán)境中種植,3月齡株高1.4m,日增長1.5cm,單株干重80g,而全氮,速效磷,速效鉀為前者的46%、71%、57%的土壤上種植,株高及日增長量僅為前者的52%,單株干重為前者的33%,說明銀合歡在肥沃的土壤上生長效果較好。在海南省,經(jīng)過處理的銀合歡種子,播種后2—3天即可發(fā)芽,5—7天出苗,苗期地上部分生長緩慢,而根系發(fā)育快,當3個真葉出現(xiàn)后開始形成根瘤。春播的,當年10—12月開花,翌年1—3月種子成熟。成年植株每年開花2次,較好次在3—4月開花,5—6月成熟,第二次在8—9月開花,11—12月成熟。成熟的莢果自行開裂,散落地面,自行繁衍,能形成大量幼苗。銀合歡速生,刈割后萌芽抽枝多,鮮莖葉產(chǎn)量較高,在海南省一般年產(chǎn)鮮莖葉4.5—6t/ha,莖葉比因種植密度不同而有差異,據(jù)測定,種植密度為60X10cm、60X20cm、80X30cm、80X60cm、100X60cm和100X100cm,其莖葉比分別為:1:1.41,1:1.64,1:1.57,1:1.61,1:1.24和1:1.28。成齡銀合歡樹砍伐后,萌發(fā)再生能力同樣很強,據(jù)觀察,3年生銀合歡,砍伐后當年可萌芽抽枝15—25條。移栽法1、苗床整地翻耕后除凈雜草,起畦,畦輻1.5~2.0米×8~10米,施適量基肥,酸性重的土壤(PH5.5以下)每畝加施石灰50~100公斤。2、種子處理用熱水(82℃)浸泡3~5分鐘,或沸水(100℃)浸泡50-100秒鐘,涼干拌以銀合歡根瘤菌種制成丸衣化種子。3、播種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在苗床上開行條播經(jīng)處理的銀合歡種子,株行距10×3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保持土壤濕潤一周內(nèi)即出苗。如不作苗床,也可用營養(yǎng)杯育苗。4、移栽苗木高0.2~1.0米時可以移植,以穴植效果較好,穴徑60厘米,深50厘米,施適量磷肥、石灰及有機肥,株行距60~80×100~150厘米。移植應在陰雨天或澆足定根水。5、管理苗木定植后前期生長緩慢,要注意除雜、培土。如根部結瘤太少或未發(fā)現(xiàn)根瘤,每畝追施尿素2公斤。直播法適用于建植大面積人工刈割地或放牧地,用手播或機器撒播,但要處理好地面(清理雜草灌叢,進行翻耕耙碎)。播種要盡可能同禾本科牧草如狗尾草、寬葉雀稗條狀間種,比例為1:l~3。先播銀合歡1行,成苗后再播禾本科牧草1~3行,條(行)距約90厘米。銀合歡播種量每畝0.5公斤。
2024-09-04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