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今業(yè)生態(tài)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主營:高速公路邊坡綠化施工,種子,苗木,綠化機械,草種,灌木種子,綠化資材,邊坡綠化,高速公路專用植生袋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全部供應
  • 供應綠化種子,苗木。園林資材批發(fā)。花卉孔雀草種子
    供應綠化種子,苗木。園林資

    孔雀草別名:黃菊花、五瓣蓮、老來紅、臭菊花、孔雀菊、小萬壽菊、紅黃草、緞子花。為菊科植物孔雀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風熱感冒;咳嗽;百日咳;痢疾;肋腺炎;乳癰;癤腫;牙痛;口腔炎;目赤腫痛。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形態(tài)特征合并圖冊(2張)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3.5-4厘米,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開展。羽狀復葉,長2-9厘米,寬1.5-3厘米,裂片線狀,小葉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端常有長細芒,齒的基部通常有1個腺體。花梗自葉腋抽出,頭狀花序單生,單瓣或重瓣;ㄐ蚬iL5-6.5厘米,頂端稍增粗;總苞長1.5厘米,寬0.7厘米,長橢圓形,上端具銳齒,有腺點;舌狀花金黃色或橙色,帶有紅色斑;舌片近圓形長8-10毫米,寬6-7毫米,頂端微凹;管狀花花冠黃色,長10-14毫米,與冠毛等長,具5齒裂。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長8-12毫米,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鱗片狀,其中1-2個長芒狀,2-3個短而鈍;ㄆ7-9月;ㄉ屑t褐、黃褐、淡黃、紫紅色斑點等。花形與萬壽菊相似,但較小朵而繁多。開花時,在矮墩墩多分枝的棵兒上,黃橙橙的花朵布滿梢頭,顯得絢麗可愛?兹覆萦泻芎玫挠^賞價值,適宜盆栽、地栽和做切花。葉對生,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葉緣有明顯的油腺點。頭狀花序頂生,花外輪為暗紅色,內部為黃色,故又名紅黃草。因為種間反復雜交,除紅黃色外,還培育出純黃色、橙色等品種,還有單瓣、復瓣等等品種。花期從“五一”一直開到“十一”。[1]2中藥化學成分本品含萬壽菊素(patuletin),槲皮萬壽菊素(quercetagetin),萬壽菊甙(patulitrin),槲皮萬壽菊甙(querc-etagitrin),α-三聯(lián)噻吩(α-terhienyl),Z-羅勒烯酮(Z-oci-menone),E-羅勒烯酮(E-ocimenone),棕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萬壽菊酮(taget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和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花中含萬壽菊素及其甙和槲皮萬壽菊素[5-7],土木香腦(helenine),堆心菊素(heleninen),玉紅色素(rubichrome),堇黃質(violaxanthin)等色素及中輥萬壽菊素(allopatuletin)。根中含α-三聯(lián)噻吩。須根含-5(4-乙酰氧基-1-丁炔基)-2,2-聯(lián)噻吩[5-(4-acetoxy-1-butynyl)-2,2-bithiophene],5-(1-丁烯基)-2,2-聯(lián)噻吩[5[(1-nuten-1-yl)-2,2-bithiophene],異彩蘭草素(isoeuparin)。[2]3生態(tài)習性特性孔雀草由于一串紅承受不了“五一”的低溫,又經不起“十一”的早霜,盛夏的酷暑可使大多植株呈半死狀態(tài)。因此,孔雀草巳逐步成為花壇、庭院的主體花卉。它的橙色、黃色、紅色花極為醒目。為所栽之處平添了不少生氣。它的作用和價值已引起廣大園林工作者的關注?兹覆莘N子發(fā)芽率低,用普通的播種方法發(fā)芽率僅為10%—30%。栽植孔雀草,要先用箱、盆等容器育苗,內裝砂質壤土,給種子創(chuàng)造松軟、透氣性好的發(fā)芽環(huán)境。將種子直接播在土表上,上覆稻草苫或報紙,使之與土壤緊密接觸。常用噴壺澆水,不能讓表土干燥。待種子出苗后,揭去覆蓋物?兹覆莸倪m應性十分強,能耐旱耐寒,經得起早霜的考驗?勺陨蚤L,容易管理。生態(tài)環(huán)境孔雀草原產墨西哥。是一種適應性十分強的花卉。在我國很多地方也可見到,尤其南方更常見之,它的開花期為3至5月及8至12月。主要分布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我國主要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4繁殖管理孔雀草孔雀草的繁殖,用播種和扦插均可。播種11月至3月間進行。冬春播種的3至5月開花。播種可在庭院直播或盆播。盆栽的,播種后約1個月即可挖苗上盆定植。扦插繁殖可于6至8月間剪取長約10厘米的嫩枝直接插于庭院,遮蔭覆蓋,生長迅速。直接插于花盆亦可。夏秋扦插的8至12月開花。扦插不論插地或插床(盆)均可成活。迎“五一”、慶“十一”用花,2月中旬在溫室或室內播種,經一次移植后,假植于口徑20厘米的花盆中。晚霜后脫盒定植于露地。5栽培步驟     

    2019-03-11 電議
  • 供應綠化種子,園林苗木批發(fā)。花卉種子金盞菊種子
    供應綠化種子,園林苗木批發(fā)

    金盞花(Calendulaofficinalis)又名金盞菊,在古代西方作為藥用或染料,也可以作為化妝品或食用,其葉和花瓣可以食用,因此可以用作菜肴的裝飾。金盞菊又名金盞花,為菊科金盞菊屬植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在干旱、疏松肥沃的堿性土中良好生長,耐瘠薄,常用于花壇擺花。金盞菊原產于南歐。金盞菊具有藥用價值消炎抗菌清熱降火治青春痘,痤瘡。目錄1形態(tài)特征2生長習性3產地分布4品種分類5栽培技術繁殖播種扦插繁殖扦插后的管理栽培養(yǎng)護生長規(guī)律栽培史6病蟲防治7用途價值8藥用功能1形態(tài)特征金盞菊金盞菊株高30~60cm,為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色茸毛。單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全緣,基生葉有柄,上部葉基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形大,4-6cm,舌狀花一輪,或多輪平展,金黃或桔黃色,筒狀花,黃色或褐色。也有重瓣(實為舌狀花多層)、卷瓣和綠心、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種。花期12-6月,盛花期3-6月。瘦果,呈船形、爪形,果熟期5-7月。2生長習性金盞菊喜陽光充足環(huán)境,適應性較強,能耐-9℃低溫,怕炎熱天氣。不擇土壤,以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較好,能自播,生長快,較耐寒,不擇土壤。耐瘠薄干旱土壤及陰涼環(huán)境,在陽光充足及肥沃地帶生長良好。      

    2019-03-11 電議
  • 老芒麥種子批發(fā)+綠化苗木種子,園林資材
    老芒麥種子批發(fā)+綠化苗木種

    老芒麥,又名西伯利亞披堿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馬、牛、羊、牦牛均喜食。目錄1形態(tài)特征2生態(tài)特征3飼用價值4栽培要點5常見病害6常見蟲害1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疏叢型,須根密集而發(fā)育。稈直立或基部稍傾斜,粉綠色,具3—4節(jié),3—4個葉片,(多葉老芒麥具5—6節(jié),5—6個葉片),各節(jié)略膝曲。葉鞘光滑,下部葉鞘長于節(jié)間,葉舌短,膜質,長0.5—1毫米。葉片扁平,內卷,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多葉老芒麥葉片長15—35厘米,寬8—16毫米),兩面粗糙或下面平滑。穗狀花序疏松下垂,長15—25厘米,具34—38穗節(jié),每節(jié)2小穗,有的芒部和上部每節(jié)僅具1小穗,小穗灰綠色或稍帶紫色,含4—5枚小花。穎狹披針形,內外穎等長,長4—5毫米,具3—5脈,外稃披針形,密被微毛,具5脈;較好外稃長8一11毫米,芒稍開展或反曲,長10—20毫米,內稃與外稃幾等長,先端2裂,脊被微纖毛,穎果長橢圓形,易脫落。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老芒麥全株(1張)老芒麥花果(2張)2生態(tài)特征老芒麥的根系發(fā)達,入土較深。春播較好年,根系的分布以土層3—18厘米處為較密,18—54厘米處次之;54厘米以下根系稀少。生活的第二年,根系入土可達125厘米。0—23厘米分布較密,23—83厘米次之,83厘米以下則分布很少,分蘗節(jié)在表土層3—4厘米處。老芒麥地上部分與根系入土深度之比約為l:1.2。生活第三年的根系產量(10一50厘米)每畝可達635公斤(干重),為地上部產量的1倍以上。根系發(fā)育,可以利用土壤深處水分,在旱情嚴重時葉片內卷,減少水分蒸發(fā)。1975年,青海同德巴灘地區(qū)嚴重旱災,老芒麥仍獲畝產500公斤干草的高產。老芒麥播種當年以營養(yǎng)枝為主,第二年以后則以生殖枝占優(yōu)勢;一般在返青后90—120天開花,穗狀花序開花整齊,就一個花序面言,3—5天即可完成,群體開花,也不過10—12天。穗狀花序一般自上部三分之一處的小穗首先開放,然后向上、下部同時開放,較后基部小穗,就一個小穗而言,基部的小花首先開放,逐次向上,小穗頂部的小花較后開放,一天內開花的時間集中在12—13時,其他時間開放極少,開花較適溫度是25—30℃,較適宜濕度是45—60%。屆異花授粉植物,但自花授粉率也較高;開花授粉后很快形成種子,一般10天左右達乳熟期,15天蠟熟,20天左右可以完熟。穗狀花序中部的種子質量較好,種子畝產50—150公斤,千粒重3.5—4.9克。再生性稍差,在水肥條件好時,每年可刈割兩次,一般再生草產量占總產量的20%左右。屬旱中生植物,在年降水量為400—500毫米的地區(qū),可行旱地栽培。在干旱地區(qū)種植,如有灌溉條件,可提高產量。老芒麥分蘗能力強,分蘗節(jié)在地表3—4厘米深處,在-3℃的,低溫下幼苗不受凍害,能耐-4℃的低溫。冬季氣溫下降至-36—38℃時,能安全越冬,越冬率為96%左右。在青藏高原秋季重霜或氣溫下降到-8℃時,仍能保持青綠,有效地延長了利用時間。在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高寒地區(qū)栽培均能安全越冬,生長良好。在內蒙古由返青到種子成熟需120天左右。需活動積溫為1500—1800℃,有效積溫為700—800℃。老芒麥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在瘠薄、弱酸、微堿或含腐殖質較高的土壤中均生長良好。在pH7—8,微鹽潰化土壤中亦能生長。具有廣泛的可塑性,能適應較為復雜的地理、地形、氣候條件?梢越我坏娜斯じ畈莸睾头拍恋兀c其它禾草和豆科牧草混播可以建立優(yōu)質、高產的人工草地,其中多葉老芒麥植株較高,營養(yǎng)枝多,葉量大,葉片不易脫落,葉和花序占全株總重量的32.94%。如表26一1。多葉老芒麥結實性能好.畝產種子量及草量均高,在青海非灌溉條件下,栽培播種當年畝產干草128.5公斤,第二年至第四年平均株高139—147厘米,畝產干草703.35—996.70公斤。3飼用價值老芒麥適口性好。馬、牛、羊均喜食,特別是馬和牦牛喜食。是披堿草屬(Elymus或Clinelymus)中飼用價值較高的一種。植株無毛、無味、開花前期各個部位質地柔軟,花期后僅下部20厘米處莖稈稍硬。葉量豐富,特別是多葉老芒麥的葉片多而寬大。一般播種當年葉量占總量的50%左右,生活第二年以后,抽穗期葉量一般占40—50%,莖占35—47%,花序占6—15%,再生草葉量占60一70%。一般畝產干草200—400公斤,高產可達500公斤以上。營養(yǎng)成分含量豐富,消化率較高,夏秋季節(jié)對幼畜發(fā)育,母畜產仔和牲畜的增膘都有良好的效果。葉片分布均勻,調制的干草各類牲畜都喜食。特別在冬春季節(jié),幼畜、母畜較喜食。牧草返青期早、枯黃期遲,綠草期較一般牧草長30天左右,從而提早和延遲了青草期,對各類牲畜的飼養(yǎng)有一定的經濟效果,其化學成分及消化率見表26—3、26—4。老芒麥作為栽培牧草,在國外開始于十八吐紀末,十九世紀初期,俄、英、德等國都有研究的紀錄。蘇聯(lián)作為新的牧草栽培開始于1927年。中國六十年代開始在西北、華北,東北等地推廣種植,由于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入土深,抗寒性很強,故在三北地區(qū)越冬性良好,是很有經濟價值的栽培牧草。4栽培要點播種前深翻土地,如春播,應在前一年夏秋季翻地,施足基肥。播前耙耱,使地面平整,干旱地區(qū)播前要鎮(zhèn)壓土地。有灌溉條件的地區(qū),可在播前灌水,以保證播種時墑情。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因苗期生長緩慢,春播應予防止春旱和一年生雜草的危害。秋播應在初霜前30—40,天播種,播晚苗期生長時間短,貯備養(yǎng)分不足,易造成越冬死亡。老芒麥對水肥反應敏感,有灌溉條件的地力,在拔節(jié)、孕穗期灌水結合施肥,在青海同德地區(qū)畝產可增加鮮草36—58%。生長力衰退的老芒麥草地,分蘗期畝施過磷酸鈣12.5公斤,當年可增產鮮草43.6%。青藏高原一般每年割干草1次,水肥充足可收獲兩次;溫暖地區(qū)每年可收割兩次,較好次應在開花前期進行?膳c山野豌豆(Viciaamoena),紫苜蓿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良好的人工草地。據試驗,混播牧草適當的管理利用可連續(xù)豐產四至六年。再生力與耐牧性稍差,如在生長季節(jié)連續(xù)放牧2—3年,草地顯著退化,但秋季刈割后的再生草,在各季進行放牧,對草地影響不大。種子成熱易脫落,要及時收獲,一般種子達60一75%成熟時,即可進行收獲。老芒麥種子具長芒,播種前應行截芒,增強種子流動性,加大播種機的排種齒輪間隙或去掉輸種管。播種的過程應注意種子流動情況,防止堵塞,保證播種質量。播量一般每畝1.25—1.5公斤,種子田可酌量減少。

    2019-03-11 電議
  • 供應灌木種子,胡枝子(脫殼),批發(fā)各種綠化種子苗木及園林資材
    供應灌木種子,胡枝子(脫殼

    胡枝子(學名:Lespedezabicolor)為豆科胡枝子屬下的一個種。胡枝子,別名隨軍茶,二色胡枝子,拉丁文名LespedezabicolorTurcz.為蝶形花科、胡枝子屬落葉灌木。分枝多、細長,常拱垂。有棱脊,微被平伏毛。端圓鈍或微凹,表面疏千伏毛,背面毛較密。總狀花序腋生,花紫色。莢果斜卵形;ㄆ8月,果熟期9~10月。可作綠肥及飼料。根為清熱解毒藥,治瘡療、蛇傷等。富含碳水化合物,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節(jié)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jié)約蛋白質;解毒;增強腸道功能。富含纖維素,具有使人有飽食感,有利于減肥。進食后可刺激胃腸道,可防治便秘、痔瘡等疾病。形態(tài)特征胡枝子(圖2)豆科胡枝子屬灌木,高0.5~3米,分枝細長而多,常拱垂,有棱脊,微有平伏毛。老枝灰褐色,嫩枝黃褐色,疏生短柔毛。三出復葉互生,頂生小葉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圓,具短刺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背面疏生平伏短毛,側生小葉較小,具短柄,托葉2,條形?偁罨ㄐ蛞干偦ü]^葉長,花梗長2~3毫米;花萼杯狀,花冠蝶形,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矩圓形,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莢果倒卵形,長6~8mm,網脈明顯,疏或密被柔毛,含1粒種子,種子褐色,歪倒卵形,有紫色斑紋。細胞染色體:2n=22;拘畔ⅲ汉ψ樱瑢W名:LespedezabicolorTurcz.別名:帚條、隨軍茶、二色胡枝子、掃皮、胡枝條、杭子梢、蝦夷山蔌、胡枝花、鹿雞花、掃條、野花生、過山龍、羊角梢、豆葉柴、夜合草、假花生?茖伲 豆科 蝶形花亞科胡枝子屬

    2019-03-11 電議
  • 供應喬木種子,思茅松,用于荒坡造林,云南今業(yè)
    供應喬木種子,思茅松,用于

    思茅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褐色,裂成龜甲狀薄片剝落。枝條每年生長2至數輪,樹冠廣園形,1年生枝淡褐色或黃色,有光澤。冬芽紅褐色,圓錐形,微披樹脂。針葉3針一束,長10—22厘米,徑1毫米以內,細柔,邊緣有細齒,樹脂道3—6,邊生。球果成熟后宿存樹上多年不落,卵園形,長5—6厘米,徑3.5厘米,基部稍偏斜,鱗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或顯著降起呈錐狀,橫脊顯著,間或有縱脊,鱗臍小,稍突起,有短刺,種子橢圓形,長5--6毫米,連翅長1.7—2厘米。產于云南麻栗坡、元陽、景東、元江、墨江、思茅、景洪、瀾滄、普洱、普文、勐海、勐臘以及西南部潞西、臨滄、鎮(zhèn)康等地海拔600—1600米。以思茅、景東、普洱、墨江、鎮(zhèn)源、景谷以及臨滄地區(qū)東北部海拔700—1200米為中心;在寬谷、盆地周圍低山丘陵及沿江兩岸山地組成大面積純林。思茅松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也有分布。喜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4C,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高溫多雨的環(huán)境。生于山地紅壤。3生長習性較喜光樹種,幼苗不耐庇陰,深根性,生長迅速天然林木1年生幼苗高達30—50CM,5年生高不定期5M,思茅松10年生平均樹高11—12M,平均胸徑10CM,每公頃蓄積量200立方,40年生的林分,平均樹高達30M,平均胸徑30CM,每公頃蓄積量500立方,但在干燥陽坡或土層薄的山脊上,10年生樹高6M,平均胸徑6CM,每公頃蓄積量88立方。立地條件的優(yōu)劣,林木生長速度相當懸殊。種子千粒重13—19克,每公斤5—6萬粒,種子發(fā)芽率80--90%,保存期可達2—3年。在云南南部天然更新好,飛籽成林,很少用人工造林。有思茅松毛蟲為害針葉,還有松梢螟,松葉蜂,松梢象鼻蟲等為害。樹干端直不扭曲,材質優(yōu)于云南松,供建筑、枕木,礦柱等用,樹干可采松脂;樹皮可提取烤膠。4營建與管理技術通過采集思茅松優(yōu)良單株穗條進行嫁接,建立思茅松采穗圃,這樣就能提供大量品質優(yōu)良的穗條,結合思茅松扦插繁殖技術及科學的營林技術,必將推動思茅松林產業(yè)的快速、健康發(fā)展。采穗圃的建立1.1.圃地選擇思茅松屬強陽性,耐脊薄的先鋒樹種,但采穗圃是以提供優(yōu)良穗條為目標,因而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及交通條件良好的思茅松適生范圍區(qū)內。1.2.種植材料的選擇思茅松采穗圃所用砧木一般采用當地思茅松種子培育的壯苗進行種植即可。嫁接穗條中,培育速生用材林的,應采用云南省林業(yè)科學院西雙版納普文試驗林場思茅松種子園(現(xiàn)階段唯一一個通過鑒定的思茅松種子園)經子代測定過的優(yōu)良單株上所采的穗條;培育高產脂林的,應采用經選育過的優(yōu)樹單株上的穗條。穗條應選擇優(yōu)樹樹冠中上部的粗壯、芽飽滿、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為接穗。1.3.整地作床整地力求細致,頭年冬季至翌年4月中旬完成,整平碎土,清除雜草、雜物、石塊,施足基肥,土壤徹底消毒,然后開溝作床,床高10cm,床寬80cm。1.4.砧木定植砧木可采用當地種源的思茅松種子進行培育。采種后通過制種及種子檢驗,當年2?3月育苗,6?8月定植。以高密度種植為宜,株行距40cm#40cm,即每床均雙行種植。栽植時,除去營養(yǎng)袋,持苗置于塘中,以細土回入塘內,踩緊壓實,再覆松土,淋足定根水。1.5.穗條嫁接思茅松嫁接采用髓心形成層對接或側劈接(枝接),每株砧木上嫁接2穗條,保證成活率[3]。嫁接時間一般在砧木種植后第2年的4?5月間進行,此時的思茅松苗高0.7~1.3m,地徑1.5~2.0cm,利于嫁接的操作及成活率。嫁接時穗條的接面要與砧木切面對齊,使形成層相互緊密接合,然后壓緊穗條,用寬2~3cm、長40~50cm的塑料薄膜綁帶進行綁扎,在穗條頂芽套上保濕袋,扎緊。50~60d后,摘除塑料袋,松開嫁接綁扎帶和抹除砧木萌芽,接穗生長至15~20cm時,從接口以上約2cm處切除砧木的上部,促進接穗生長。采穗圃管理思茅松采穗圃管理好壞將直接決定優(yōu)良穗條的生長和提供。而采穗圃的管理又是多角度,多層次,相對長期連續(xù)的工作,因而要認真、細心做好采穗圃管理。2.1.采穗母株的管理2.1.1.整形修剪.經嫁接后的采穗母株,在嫁接第2年3月春梢抽梢前,當幼樹干高50~60cm時,剪去其頂芽進行定干。待春梢萌發(fā)后,每株幼樹只保留4~5個生長健壯,方位分布均勻的新梢培養(yǎng)較好層骨干枝,對其余過密且弱小的側枝則從基部剪除。第2年9?10月秋季萌芽前,短截較好層骨干枝,保留10~20cm左右,短截程度根據枝條粗度而定,粗壯的剪去1/4~1/3,相對細弱的剪去1/3~1/2,促其萌發(fā)出健壯枝條,培養(yǎng)第二層骨干枝。在每個較好層骨干枝上留取2~3個生長健壯,方位分布均勻的新梢培養(yǎng)第二層骨干枝,對于其余萌條,生長健壯的可以進行采穗利用,過密且弱小的萌條同樣從基部剪除。第3年,根據各第二層骨干枝生長情況,基本按第2年的方法修剪,培養(yǎng)第三層骨干枝。對于各級骨干枝的延長枝也根據其生長情況分別對待,健壯的進行中度短截培養(yǎng)下一級骨干枝,較弱的也按一般發(fā)育枝對待,短截促生發(fā)育枝。經過3a的培養(yǎng),可以培育出高1.0m左右,冠幅0.6m左右的采穗母株?傊,母株上留條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萌條的產量和質量。留條過多會導致營養(yǎng)不足,萌條生長細弱,達不到扦插要求的標準。留條過少則枝條過粗,葉腋間休眠芽易長成無效枝杈,萌條質量降低。留條的原則是:去掉過大和過小的萌條;留條時應使生長良好、健壯的萌條均勻地分布在根樁上,這樣植株受光均勻,插穗生長整齊且數量多,質量較好。2.1.2.抹芽除萌.在生長季節(jié),要加強抹芽除萌工作,在母樹上除選留適當的枝芽外,其余的芽條應除早除了,避免母樹過多消耗養(yǎng)分,影響穗條的質量。2.2.灌溉和排水普洱市干濕季明顯,當年10月至第2年5月間降雨較少,而思茅松3月開始抽春梢、10月開始抽秋梢時,需保證供水充足,采穗母株才能萌發(fā)新梢,滿足生產需求。補水時,當天下午觀察,圃地表面不出現(xiàn)大面積干土則不需澆水。灌溉必須及時,不能在采穗母株因缺水而出現(xiàn)萎蔫時再澆。地勢較低的圃地,要及時排除過多的雨水或灌溉后多余的尾水,使采穗圃外水不澇,內水能排。2.3.施肥基肥結合作床時施用,一般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有機肥2~5kg/m2,復合肥2kg/m2。追肥一般為復合肥,每年進行2~3次,第1次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第2次5月底至6月初,第3次8月底,1kg/m2。施肥時間以早、晚空氣濕潤,或陰天為宜。2.4.中耕除草思茅松采穗圃地由于降雨、施肥、灌溉等原因,都會造成表層土壤緊實板結,使基質通氣不良,蒸發(fā)量大,保水性能下降,不利采穗母株生長。而且思茅松采穗圃土壤、水熱條件較好,因此雜草滋生,與采穗母株爭奪水分、養(yǎng)分和光照,有的雜草還是病蟲害的根源,嚴重地影響采穗母株生長。因而在采穗圃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及時松土除草。松土可結合施肥進行。在除草時要避免傷到苗木及根系,并將拔下的雜草清除至采穗圃外。穗條的采收3.1.穗條采收情況調查為了有計劃地組織人力、物力適時采穗,做到有計劃地供應、調運、使用穗條,必須進行穗條產量、質量等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及核算,以利于穗條使用單位制定使用計劃。一般采用在采穗母株修剪后30d,按采穗圃內總株數的1%~2%設置若干單株標準株(作標記),全樹實測每株標準株的合格穗條(穗條長度8cm以上,粗度0.1cm以上,萌條頂芽飽滿但頂端初生針葉未張開)數量,取其平均值,以此推算單位面積、各品種及全圃的穗條產量。3.2.采穗時間每年對采穗母株進行修剪后15d左右,萌條開始生長,30d進入速生期,60d時,健壯的萌條能長到10cm左右,基部粗0.1~0.2cm,此時穗條次生針葉未萌發(fā),頂端初生針葉未張開,可開始采穗。3.3.穗條采集處理方法采穗時用剪刀在靠近萌條的基部快速剪斷,剪口要平,不要撕裂穗條皮層。由于采下的萌條極易失水,取下的穗條基部應當即浸入水中,并避免陽光直射。制穗時一般保留穗條梢部的葉片,穗條長度7~9cm,粗度0.2~0.3cm,去除下部2~3cm針葉。每30根或50根一捆,按所采思茅松穗條的品種、長短、粗細分別打捆包裝,并掛標簽,標明品種和采集地點及時間,然后用濕布包好,置于背陰處,并隨時灑水保濕。采穗圃檔案的建立與管理采穗圃檔案主要包括建設時的各類審批文件、設計文件;權屬、立地情況;管理措施,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情況;采穗母株生長,穗條采收情況,穗條產量及使用情況;檢查驗收和驗收成果等情況。技術檔案由專人負責,不得漏記和中斷。

    2019-03-11 電議
  • 披堿草草種供應批發(fā),綠化種子,苗木及園林資材供應-云南今業(yè)
    披堿草草種供應批發(fā),綠化種

    禾本科披堿草屬中的一個種,學名ElymusdahuricusTurcz.,多年生草本植物,為本屬重要的栽培牧草之一,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北、內蒙古、河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qū),朝鮮、日本、蒙古、蘇聯(lián)也有分布。蘇聯(lián)在二十世紀初引入栽培。中國于1954年由崔有文推薦,在華北及西北地區(qū)栽培,嗣后,原內蒙古草原研究所,在錫林郭勒種畜場進行較大面積試種。從七十年代以來,該草已在中國華北、內蒙古及東北部逐漸推廣,并開始成為主要牧草品種。形態(tài)特征稈疏叢,直立,高70-140厘米,基部膝曲。葉鞘光滑無毛;葉片扁平,稀可內卷,上面粗糙 ,下面光滑,有時呈粉綠色,長15-25厘米,寬5-9(12)毫米。穗狀花序直立,較緊密,長14-18厘米,寬5-10毫米;穗軸邊緣具小纖毛,中部各節(jié)具2小穗而接近頂端和基部各節(jié)只具1小穗;小穗綠色,成熟后變?yōu)椴蔹S色,長10-15毫米,含3-5小花;穎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先端長達5毫米的短芒,有3-5明顯而粗糙的脈;外稃披針形,上部具5條明顯的脈,全部密生短小糙毛,較好外稃長9毫米,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長10-20毫米,成熟后向外展開;內稃與外稃等長,先端截平,脊上具纖毛,至基部漸不明顯,脊間被稀少短毛。[1]須根系,疏叢;葉鞘無毛,葉片扁平,線形,葉表面粗糙,綠色,葉舌截平;穗狀花序,直立,長14~20厘米,除先端和基部各節(jié)僅具一小穗外,每穗節(jié)生2小穗,含3~5小花,全部發(fā)育,穎披針形,先端具3~6毫米短芒,內外稃幾乎等長,外稃先端芒向外展開;穎果長橢圓形,褐色,千粒重3~4克。[2]2生長環(huán)境本種性耐旱、耐寒、耐堿、耐風沙,自1958年開始,先后在河北、新疆、內蒙古、青海等省區(qū)的 牧場實驗站、草原試驗站進行栽培馴化工作,實驗結果表明本種為優(yōu)質高產的飼草。[1]披堿草屬旱中生牧草,適應性廣,特耐寒抗旱,在冬季~41℃的地區(qū)能安全越冬。根系發(fā)達,能吸收土壤深層水分,葉片具旱生結構,遇干旱葉片內卷成筒狀,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增強抗旱能力,從而在干旱條件下仍可獲高產。較耐鹽堿,在土壤pH值7.6~8.7的范圍內,生長良好。具有抗風沙的特性,適于風沙大的鹽堿地區(qū)種植。分蘗能力強,分蘗數一般可達30~50個,條件好時分蘗數達100個以上。性喜肥,氮肥供應充足時,分蘗數增多,株體增高,葉片寬厚,產量和品質也顯著提高。生育期120~130天。壽命短,可利用4~5年,通常利用四年就應酌情予以更新。[3]3分布情況產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區(qū)。多生于山坡草地或路邊。蘇聯(lián)、朝鮮、日本與印度西北部、土耳其東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lián)外貝加爾。

    2019-03-11 電議
  • 供應灌木種子,黃荊條,用于公路護坡
    供應灌木種子,黃荊條,用于

    黃荊 (VitexnegundoL.)是一種灌木生長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qū)、北達秦嶺淮河;非洲東部經馬達加斯加、亞洲東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它是菲律賓衛(wèi)生署批準的10種草藥藥品中的一種有效的治療價值的草藥。在菲律賓的臨床測試其有治療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咽炎等。在日本,黃荊成為醫(yī)藥確認為有效的中草藥,有祛痰、滋補功能。    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絨毛。掌狀復葉,小葉5,少有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每邊有少數粗鋸齒,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厘米,寬1-4厘米,兩側小葉依次遞小,若具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較外側的2片小葉無柄或近于無柄。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頂生,長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絨毛;花萼鐘狀,頂端有5裂齒,外有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頂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無毛。核果近球形,徑約2毫米;宿萼接近果實的長度;ㄆ4-6月,果期7-10月。2生長習性喜光,能耐半陰,好肥沃土壤,但亦耐干旱、耐瘠薄和寒冷。萌蘗力強,耐修剪。

    2019-03-11 電議
  • 手搖播種機
    手搖播種機

    已取消到該網頁的導航     

    2019-03-11 電議
  • 云南今業(yè)供應云南松種子=批發(fā)=綠化種子。苗木。園林資材
    云南今業(yè)供應云南松種子=批

    云南松屬松科。松屬裸子植物,喬木。又名“飛松”、“青松”“長毛松”,學名:pinusyunnanensisfaranch。南松葉3針一束,稀二針,細長柔軟,稍下垂。樹脂道4-6個,中生或邊生,鱗盾常肥厚,隆起,鱗臍微凹或微凸起,有短刺。 四川的云南松分布于涼州海拔1000——3200米的廣大地區(qū),面積140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600多萬立方米,是四川省主要云南松林區(qū)。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褐灰色,深縱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規(guī)則的鱗狀塊片脫落;枝開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壯,淡紅褐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狀的鱗葉脫落露出紅褐色內皮;冬芽圓錐狀卵圓形,粗大,紅褐色,無樹脂,芽鱗披針形,先端漸尖,散開或部分反曲,邊緣有白色絲狀毛齒。針葉通常3針一束,稀2針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長10-30厘米,徑約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半圓形,二型皮下層細胞,較好層細胞連續(xù)排列,其下有散生細胞,樹脂道約4-5個,中生與邊生并存(中生者通常位于角部);葉鞘宿存。雄球花圓柱狀,長約1.5厘米,生于新枝下部的苞腋內,聚集成穗狀.球果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或栗褐色,圓錐狀卵圓形,長5-11厘米,有短梗,長約5毫米;中部種鱗矩圓狀橢圓形,長約3厘米,寬約1.5厘米,鱗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橫脊,鱗臍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種子褐色,近卵圓形或倒卵形,微扁,長4-5毫米,連翅長1.6-1.9厘米;子葉6-8枚,長2.8-3.8厘米,邊緣具疏毛狀細鋸齒;初生葉窄條形,長2.5-5厘米,較柔軟;ㄆ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1]樹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灰褐色。葉通常3針一束,葉鞘宿存。球果圓錐狀卵圓形,種子近卵圓形或倒卵形,微扁。果期翌年10-11月。種子繁殖。適宜在酸性紅、黃土壤中生長。產地生境云南松分布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在云南(墨江、個舊、文山、開遠、廣南、騰沖、龍陵、東部南盤江流域、西北部怒江流域、金沙江流域)、西藏東南部、四川西昌、德昌、會理、木里、鹽源、石棉、越西、瀘定、天全)、貴州(畢節(jié)以西、七星關、普安、興仁、安龍、冊享)、廣西(凌云、天峨、南丹、上思)等地海拔600-3100米地帶,多組成單純林,或與華山松、云南油杉、旱冬瓜及棟類等樹種組成混交林,生長旺盛。在四川大渡河流域瀘定、磨西面、石棉、越西等地海拔700-1600米之河谷地帶及青衣江流域天全河谷海拔1600米上下常散生林內。在云南西北部石鼓地區(qū)及麗江、永北、華坪三角地帶及東部邱北、南盤江流域尚有大面積的老林。模式標本采自云南鶴慶大坪子。[1]產地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藏東南部、貴州西部、廣西西部,多分布于海拔1000--3200米的廣大地區(qū),常形成大面積純林云南松為西南林區(qū)的主要樹種之一,樹千連樹皮多扭轉生長,木材淡紅黃色,材質較輕軟,細密,紋理不直云南松(6張),力學性質不均,富樹脂?晒┙ㄖ、枕木、板材、家具及木纖維工業(yè)原料等用。樹干可割取樹脂;樹根可培育茯苓;樹皮可提栲膠;松針可提煉松針油;木材干餾可得多種化工產品。云南松與菲律賓產的島松P.insularisEndl.和緬甸產的卡西亞松P.kesiyaRoyleexGord.的針葉都是三針一束,球果外形亦相近似,曾有人將這三種松樹合并為一種,或將島松與卡西亞松合并,以P.insularisEndl.為學名。根據我們的觀察,上述三種松樹的形態(tài)不同,地理分布亦不相同,仍應分為三個獨立的種。云南松與島松的小枝和針葉粗細相似,球果大小也相似,但島松的針葉腹面寬扁,種鱗的鱗盾橫脊以上部分隆起高厚,橫脊以下部分顯著低平,而與云南松不同。卡西亞松樹皮深縱裂,厚約3.5厘米,小枝較細、淡褐色,針葉細柔等穩(wěn)定的形態(tài)特征,易與云南松和島松相區(qū)別。思茅松是卡西亞松的一個地理變種,與其云南松的區(qū)別,在于思茅松的葉較細,小枝較細,淡褐黃色或黃色,球果較短,成熟后宿存樹上達5-6年之久。這兩種松樹在普洱以北把邊江地區(qū)常混生,但兩者容易區(qū)別。思茅松曾引種到云南中部及四川西昌海拔1800米以下地帶,其生長較云南松為快,現(xiàn)已用之造林。[1]3生長習性云南松為喜光性強的深根性樹種,適應性能強,能耐冬春干旱氣候及瘠薄土壤,能生于酸性紅壤、紅黃壤及棕色森林土或微石灰性土壤上。但以生于氣侯溫和、土層深厚、肥潤、酸質砂質壤土、排水良好的北坡或半陰坡地帶生長較好。在干燥陽坡或山脊地帶則生長較慢。在強石灰質土壤及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不良。 

    2019-03-11 電議
  • 云南今業(yè)供應天竺桂,苗木,種子及各種園林資材==批發(fā)
    云南今業(yè)供應天竺桂,苗木,種

    、天竺桂(學名:Cinnamomumpedunculatum),又名普陀樟、浙江樟,星散分布于中國東部沿海的狹窄范圍,因種子間歇結實,加上人為干擾頻繁,林下很少見到幼苗幼樹。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蘇、浙江、臺灣、武漢等地,喜溫,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和觀賞作用。產于中國東南部形態(tài)特征天竺桂,為常綠喬木,高10-15米,胸徑30-35厘米。枝條細弱,圓柱形,極無毛,紅色或紅褐色,味香。葉近對生或在枝條上部者互生,卵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3-3.5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形,革質,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晦暗,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直貫葉端,在葉片上部有少數支脈,基生側脈自葉基1-1.5厘米處斜向生出,向葉緣一側有少數支脈,有時自葉基處生出一對稍為明顯隆起的附加支脈,中脈及側脈兩面隆起,細脈在上面密集而呈明顯的網結狀但在下面呈細小的網孔;葉柄粗壯,腹凹背凸,紅褐色,無毛。圓錐花序腋生,長3-4.5(10)厘米,總梗長1.5-3厘米,與長5-7毫米的花梗均無毛,末端為3-5花的聚傘花序;ㄩL約4.5毫米;ū煌驳瑰F形,短小,長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銳尖,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能育雄蕊9,內藏,花藥長約1毫米,卵圓狀橢圓形,先端鈍,4室,較好、二輪花藥藥室內向,第三輪花藥藥室外向,花絲長約2毫米,被柔毛,較好、二輪花絲無腺體,第三輪花絲近中部有一對圓狀腎形腺體。退化雄蕊3,位于較內輪。子房卵珠形,長約1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長于子房,柱頭盤狀。果長圓形,長7毫米,寬達5毫米,無毛;果托淺杯狀,頂部極開張,寬達5毫米,邊緣極全緣或具淺圓齒,基部驟然收縮成細長的果梗。花期4-5月,果期7-9月。

    2019-03-11 電議
10/19 記錄數:190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苗網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農苗網版權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