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草又稱百日菊,側枝呈杈狀分枝。夏秋開花,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花徑約10厘米,花瓣顏色多樣,花期長,花型變化多端,基本上都是重瓣種。性強健,耐干旱、喜陽光,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忌酷暑。在夏季陰雨、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生長不良。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國花;ù笊G,開花早,花期長,株型美觀,是常見的花壇、花境材料,矮生種可盆栽。高桿品種適合做切花生產(chǎn)。形態(tài)特征百日草花蕊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長硬毛。葉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莖,兩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徑5-6.5厘米,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偘鷮掔姞;總苞片多層,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外層長約5毫米,內層長約10毫米,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狀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長柔毛。管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毫米,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邊緣各有1棱,頂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管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長7-8毫米,寬3.5-4毫米,極扁,被疏毛,頂端有短齒。花期6-9月,果期7-10月。莖直立粗壯,上被短毛,表面粗糙,株高40-120cm。葉對生無柄,葉基部抱莖。葉形為卵圓形至長橢圓形,葉全緣,上被短剛毛。頭狀花序單生枝端[1],梗甚長;◤4-10cm,大型花徑12-15cm。舌狀花多輪花瓣呈倒卵形,有白、綠、黃、粉、紅、橙等色,管狀花集中在花盤中央黃橙色,邊緣分裂,瘦果廣卵形至瓶形,筒狀花結出瘦果橢圓形、扁小。選種與提純百日草是蟲媒花,優(yōu)良的花色品種往往因昆蟲自然授粉而發(fā)生雜交變異,其中變好的少、而變劣的卻多,重瓣品種往往向單瓣品種劣化;花色也變?yōu)榘档鵁o絲絨光澤。為保持百日草的優(yōu)良品質,必須選優(yōu)和防雜保純。每年從花壇中選擇朵大瓣多、色澤鮮艷而花心較小的單株作為留神株,并將全株套以透明的塑料薄膜袋,進行單株自花授粉。單株的種子單獨播種育苗,與其他百日草花壇相距200米以外,并在始花時拔除劣變的單可植株。這樣連續(xù)進行提純,便可獲得優(yōu)良的重瓣花原種。若要花色一致的重瓣花原種,更須在提純去雜時,將異色的重瓣花植株通通拔除,以防花色上的雜交變異。另外,因百日草是種始花早的中日照花卉,營養(yǎng)生長期的長短不受日照長短的限制,春季播種夏季開花,夏季播種秋季開花。如春季繁殖紅色重瓣花品種,秋季則繁殖黃色重瓣花品種,并在后者始花時摘除前者的尾花,這樣便可防止花色上的雜交變異。繁殖技術百日草為短日照植物,因此需調控日照長度的方法調控花期。當日照長于14小時時,開花將會推遲,從播種到開花大約需要70天,此時的舌狀花會明顯增多;而當日照短于12小時時,則可提前開花,從播種到開花只需60天,此時的花則以管狀花較多。另外,也可通過調整播種期和摘心時間來控制開花期。在播種過程中,百日草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環(huán)境。通常發(fā)芽溫度為21-22度,發(fā)芽時需要覆土,2-5天即可發(fā)芽。在生長過程中,日溫應保持在18度,夜溫應達到21度。從播種到開花,所需時間一般為9-10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日草忌連作,應適時輪作。百日草在生長后期容易徒長,通常采取以下幾個措施加以控制:一是適當降低溫度,二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yǎng)面積,加大株行距;三是及時摘心,促進腋芽生長。具體操作方法一般是在株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留下2至4對真葉后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開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長至3厘米左右時噴矮化劑。對于沒有徒長的苗可露地栽培,如果為了限制其生長高度也要進行摘心處理。百日草生長勢強,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也能耐半陰。生長適溫為20~25℃,不耐酷暑,當氣溫高于35℃時,長勢明顯減弱,且開花稀少,花朵也較小。為短日照植物,在長日照(光照14小時/日)下,株高增加,舌狀花較多;在短日照(光照9小時/日)下,舌狀花變小而管狀花增多。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但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沃土中生長較佳。在夏季多雨或土壤排水不良的情況下,植株細長、花朵變小、忌連作。百日草以種子繁殖為主,也能扦插繁殖。種子繁殖宜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發(fā)芽適溫為15-20℃。它的種子具嫌光性,播種后應覆土、澆水、保濕,約1周后發(fā)芽出苗。發(fā)芽率一般在60%左右。在小滿至夏至期間,結合摘心、修剪,選擇健壯枝條,剪取10~15厘米長的一段嫩枝作插穗,去掉下部葉片,留上部的兩枚葉片,插入細河沙中,經(jīng)常噴水,適當遮陰,約2周后即可生根。定植成活后,在養(yǎng)苗期施肥不必太勤,一般每月施一次液肥。接近開花期可多施追肥,每隔5~7天施一次液肥,直至花盛開。當苗高達10厘米時,留2對葉片,攔頭摘心,促其萌發(fā)側枝。當側枝長到2~3對葉片時,留2對葉片,第二次摘心。這樣做,能使株形蓬大、開花繁多。春播后經(jīng)過70天即可開花。百日菊為枝頂開花,當花殘敗時,要及時從花莖基部留下2對葉片剪去殘花,以在切口的葉腋處誘生新的枝梢。修剪后要勤澆水,并且追肥2~3次,可以將開花日期延長到霜降之前。雨季前成熟的較好批種子品質較好,應及時采收留種。播種苗4-6片葉時定植于10-12厘米盆。百日菊側根少,移栽時注意少傷側根。苗高10厘米時,進行摘心,促使多分側枝。生產(chǎn)上為了矮化植株,在摘心后2周,用0.5%比久噴灑,效果顯著。也可應用生長調節(jié)物質來調控花期,幼苗期用0.25%-0.4%比久溶液噴灑,可提前開花,花朵緊密;如用0.4%-0.8%比久或矮壯素,噴2-4次,將推遲開花。幼苗期每半月施肥1次,花蕾形成前增施2次磷鉀肥。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花后不留種需及時摘除殘花,促使葉腋間萌發(fā)新側枝,再開花。苗種植株必須隔離,防止品種間雜交,影響種子質量。[4]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發(fā)芽適溫20-25C,7-10天萌發(fā),播后約70天左右開花。真葉2-3片移苗,4-5片摘心,經(jīng)2-3次移植后可定植。華北地區(qū)多于4月中、下旬播種于露地,大約一周發(fā)芽,2-3片真葉時移植或間苗,田間栽植株行距因品種高矮而定在15-40cm范圍,盆栽時須待摘心后,移植到盆中,可倒盆一次,矮莖種盆栽要反復摘心,促生側枝,形成豐滿叢株,"五一"節(jié)用花可于2月上旬播種于室內,盆播3月下旬分苗入盆,4月下旬脫盆栽植。追肥以磷鉀肥為主。留種要在外輪花瓣開始干枯,中輪花瓣開始失色時進行,剪下花頭,曬干去雜、貯存。百日草花期長,后期植株會長勢衰退,莖葉雜亂,花變小。所以秋季花壇用花應在夏季重新播種,并摘心1-2次。扦插繁殖可在6月中旬后進行,剪側枝扦插,遮蔭防雨。播種前,土壤和種子要經(jīng)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以防生長期出現(xiàn)病蟲害。播種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種子消毒用1%高錳酸鉀液浸種30分鐘,基質用腐葉土2份、河沙1份、泥炭2份、珍珠巖2份混合配制而成,可用0.05%高錳酸鉀或1000倍**消毒,土壤可采用高溫熏蒸法,殺死其中的病菌、害蟲及草種。播前基質濕潤后點播,百日草為嫌光性花種,播種后須覆蓋一層蛭石。在21-23℃溫度時,3-5天即可發(fā)芽,發(fā)芽期不需要光照,發(fā)芽后苗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不能太濕,以免爛根或發(fā)生猝倒病。播種時間根據(jù)所需開花時間而定。一般提前2-3個月于溫室播種。露地直播宜在早春嚴寒過后,否則幼苗發(fā)育不良;如秋季花壇使用,宜在夏季播種。百日草種子為嫌光性種,播種后覆土要厚密,以提高發(fā)芽率。春季3-4月份進行。每克種子120-130粒,發(fā)芽適溫21-25℃,播后,7-10天發(fā)芽,發(fā)芽率為60%。播種至開花因品種不同,從45-75天。幼苗長出1片真葉后,分苗移栽一次,百日草根系不發(fā)達,側根較少,一般在2片真葉時移栽定植上盆,移栽時應帶土,移栽的基質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可用塘泥3份、腐葉土1份、腐熟堆廄肥1份配制而成,栽植深度在子葉下0.5厘米處,栽后輕壓土,澆足水。矮化種株行距30厘米,高莖種50厘米。定植后每月施一次葉肥(腐熟醬渣等)。為促使植株矮化、分枝多,還可在苗期噴施B9100-500倍液。矮生百日草要多次摘心,較好次在6葉時,留4片葉摘心,共摘心2-3次,每次摘心后施磷酸二氫鉀,特別是現(xiàn)蕾到開花,每5-7天要噴一次0.2%磷酸二氫鉀。施肥防病。植株生長穩(wěn)定后,應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早晚各澆一次水,幼苗期每隔5-7天施一次200毫克/升的氮肥和有機液肥,施2-3次后改用復合肥,盛夏季節(jié)宜施用薄肥,以肥代水。扦插繁殖一般在6-7月份進行。利用百日菊側枝剪取長10厘米,插入沙床,插后15-20天生根,25天后可盆栽。由于扦插苗生長不整齊,操作麻煩,實際應用不普遍。開花前多追肥(化肥、腐熟有機肥等),一般5-7天一次,直至開花;ê蠹皶r將殘花從花莖基部(留2對葉)剪去,修剪后追肥2-3次,保證植株生長所需的水肥,以延長整體花期。百日草不耐酷暑,迸人8月會出現(xiàn)開花稀少、花朵較小的現(xiàn)象,需加強灌溉,防治紅蜘蛛。如此至9月可正常開花、結實。夏季可用側枝扦插,2周后生根,成活率高。百日草不耐酷暑,進入8月會出現(xiàn)開花稀少、花朵較小的現(xiàn)象,需加強灌溉,防治紅蜘蛛。如此至9月可正常開花、結實。
2024-09-13 電議別名相思樹、相思子,豆科金合歡屬。為常綠喬木,高達15m,胸徑在40~60cm,樹干灰色有橫紋,枝灰色無剌,葉退化,葉柄呈葉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葉腋生,花期5月份;ê蠼Y扁平莢果。根系發(fā)達,具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游離氮。萌芽力強,生長較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瘠薄,病蟲害少。形態(tài)特征[1]常綠喬木。株高可達16m。枝葉細致緊密,如同一團團綠色的云朵,金黃色的花朵就像夕陽余暉下的云彩.小枝無刺。幼株2回羽狀復葉,長大后小葉退化。頭狀花序腋生,圓球形;花瓣淡綠色,具香氣;雄蕊多數(shù),金黃色,伸出花冠筒外。莢果扁平,長4~11cm,具光澤。種子橢圓形,長5~7mm,褐色;ㄆ4~8月。果期8~10月。無毛;枝灰色或褐色,無刺,小枝纖細。苗期較好片真葉為羽狀復葉,長大后小葉退化,葉柄變?yōu)槿~狀柄,葉狀柄革質,披針形,長6~10cm,寬5~13mm,直或微呈彎鐮狀,兩端漸狹,先端略鈍,兩面無毛,有明顯的縱脈3~5(~8)條。頭狀花序球形,單生或2~3個簇生于葉腋,直徑約1cm;總花梗纖弱,長8~10mm;花金黃色,有微香;花魯長約為花冠之半;花瓣淡綠色,長約2mm;雄蕊多數(shù),明顯超出花冠之外;子房被黃褐色柔毛,花柱長約4mm。莢果扁平,長4~9(12)cm,寬7~10mm,干時深褐色,有光澤,于種子間微縊縮,頂端鈍而有凸頭,基部楔形。[2]相思樹分布于低海拔丘陵及野外,雖然是豆科的一員,但卻沒有羽狀復葉,原來它的羽狀復葉只在小時有,當成為大樹時,滿樹都成為鐮刀狀的假葉了。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臺灣相思樹全株(6張)臺灣相思樹根莖(1張)臺灣相思樹枝葉(4張)臺灣相思樹花果(11張)2分布范圍臺灣相思樹原產(chǎn)中國臺灣,遍布全島平原、丘陵低山地區(qū),菲律賓也有分布。廣東、海南、廣西、福建、云南和江西等。ㄗ灾螀^(qū))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其水平分布,在北緯25°~26°以南生長正常;垂直分布,則因緯度而異,在海南熱帶地區(qū)可栽至海拔800米以上,而緯度較高的地區(qū)一般只在海拔200~300米以下的低地栽植。[2]相思樹當前在全世界一共有1200多種。除了歐洲和南極以外,各大州都有分布,其中在澳大利亞較多,大約有800多種,其次為亞洲,大約有150種,在中國只有臺灣相思一種。如今中國種植的相思樹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屬于三級保護植物,大多生長在長江以南,分布也比較廣。3生長習性臺灣相思樹圖片(16張)臺灣相思樹生長在低緯度的亞熱帶附近,中國以嶺南、臺灣島等瀕海處居多。喜暖熱氣候,亦耐低溫,喜光,亦耐半陰,耐旱瘠土壤,亦耐短期水淹,喜酸性土。相思樹的生長速度非常快,適應性也非常強,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能正常生長,還有就是它自身的固氮能力,能自己制造肥料,對綠地的改善。另外長期載種這種樹木還能改善土壤條件。因此在當?shù)亓鱾髦@樣一句話:“好地種桉樹,差地種相思。”這些樹葉經(jīng)過分解以后,就形成了腐殖質就是土壤當中的養(yǎng)分,枯枝葉分解完以后,土壤的肥力就增加了,所以它改土的性能特別好。相思樹它還有一個很好的一個特性,它就是根部有根瘤,有固氮的作用,能把空氣中的氮固定下來,形成養(yǎng)分,對增加土壤的肥力很有好處。
2024-09-13 電議習性:石楠為嚴熱帶樹種,江蘇、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及我省都有較廣泛的栽培,好生于肥沃壤質土壤中,向陽之處...繁殖一般以播種、插條者為多,種子播種時應在播種前做催芽處理,提高發(fā)芽率和整齊度。
2024-09-07 電議學名:Leucaenaleucocephala(Lam.)deWit; 主要特性:高產(chǎn);優(yōu)質;抗逆;其他;原產(chǎn)地:中美洲;銀合歡原產(chǎn)墨西哥南部尤卡坦(Yu-catan)半島。大約在公元1600年以前傳入菲律賓,其后印度尼西亞、夏威夷、毛里求斯島、澳大利亞北部亦引種栽培。19世紀,印尼和非洲把銀合歡作咖啡、可可、金雞納和胡椒等作物的蔭蔽樹或氮來源樹種。是一種芳療植物,原產(chǎn)于中美洲,價格昂貴,可用作皮膚保養(yǎng)、防腐殺菌、抗憂郁以及鎮(zhèn)靜劑。 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無毛,具褐色皮孔,無刺;托葉三角形,小。羽片4-8對,長5-9(-16)厘米,葉軸被柔毛,在較下一對羽片著生處有黑色腺體1枚;小葉5-15對,線狀長圓形,長7-13毫米,寬1.5-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被短柔毛,中脈偏向小葉上緣,兩側不等寬。頭狀花序通常1-2個腋生,直徑2-3厘米;苞片緊貼,被毛,早落;總花梗長2-4厘米;花白色;花萼長約3毫米,頂端具5細齒,外面被柔毛;花瓣狹倒披針形,長約5毫米,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毛,長約7毫米;子房具短柄,上部被柔毛,柱頭凹下呈杯狀。莢果帶狀,長10-18厘米,寬1.4-2厘米,頂端凸尖,基部有柄,縱裂,被微柔毛;種子6-25顆,卵形,長約7.5毫米,褐色,扁平,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0月。[1]高2~6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無毛,具褐色皮孔,無刺。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葉軸被柔毛,托葉小,三角形;羽片4~8對,長5~9(~16)cm,在較下一對羽片間有黑色腺體1枚,小葉通常5~15對。頭狀花序常1~2腋生,直徑2~3cm,苞片緊貼、被毛、早落;總花梗長2~4cm;花白色,花萼長約3mm,頂端具5細齒,外面被柔毛;花瓣狹倒披針形,長約5mm,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毛;子房具短柄,上部被柔毛,柱頭凹下呈杯狀。莢果帶狀,長10~18cm,寬1.2~1.8cm,頂端凸尖,基部有柄,縱列,被微柔毛;種子6~25粒,褐色,扁平,光亮,長約6mm。 生長習性銀合歡原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生長較適溫度為25—30℃,12℃生長緩慢,低于10℃,高于35℃,停止生長,0℃以下葉片受害脫落,–3—–4.5℃時,植株上部及部分枝條枯死,–5—–6℃時地上部枯死。翌春,仍有部分植株抽芽生長。銀合歡屬陽性樹種,稍耐蔭,在無蔭蔽條件下生長較好,對日照要求不太嚴格,在華南諸省區(qū)均可開花結實,廣東,廣西、海南生長較好。湖北武昌冬季枯萎,但也可收到部分種子,但種子質量較差。銀合歡根系發(fā)達,一年生植株根系達1—2m,5年生可達5m以上.近地表側根著生直徑2—20mm,多淺裂,粉紅色根瘤。由于根系發(fā)達能吸收土層深處的水分,耐旱能力強。在年降雨量1000—3000mm地區(qū)生長良好,但也能在250mm地區(qū)生長。能耐南方旱季少雨條件,數(shù)月無雨,仍能存活。不耐水漬,長時間積水生長不良。銀合歡對土壤要求不嚴。較適合于種植在中性或微堿性(pH6.0—7.7)的土壤,在巖石縫隙中也能生長。據(jù)報道,在PH7.2的石灰?guī)r土壤上生長較好。18個月齡,株高4.3m,比pH5—5.5紅壤上種植的株高多2倍。當表土pH5.5以下時,則根不能生長。在酸性土壤上種植的銀合歡,早花、早實、早衰。耐鹽能力中等,當土壤含鹽量為o.22—o.36%時,仍能正常生長。耐高鋁低鐵,但錳過高(550ppm以上)生長受阻。據(jù)報道,在全氮含量為o.1%、速效磷6.5ppm、速效鉀137ppm的土壤環(huán)境中種植,3月齡株高1.4m,日增長1.5cm,單株干重80g,而全氮,速效磷,速效鉀為前者的46%、71%、57%的土壤上種植,株高及日增長量僅為前者的52%,單株干重為前者的33%,說明銀合歡在肥沃的土壤上生長效果較好。在海南省,經(jīng)過處理的銀合歡種子,播種后2—3天即可發(fā)芽,5—7天出苗,苗期地上部分生長緩慢,而根系發(fā)育快,當3個真葉出現(xiàn)后開始形成根瘤。春播的,當年10—12月開花,翌年1—3月種子成熟。成年植株每年開花2次,較好次在3—4月開花,5—6月成熟,第二次在8—9月開花,11—12月成熟。成熟的莢果自行開裂,散落地面,自行繁衍,能形成大量幼苗。銀合歡速生,刈割后萌芽抽枝多,鮮莖葉產(chǎn)量較高,在海南省一般年產(chǎn)鮮莖葉4.5—6t/ha,莖葉比因種植密度不同而有差異,據(jù)測定,種植密度為60X10cm、60X20cm、80X30cm、80X60cm、100X60cm和100X100cm,其莖葉比分別為:1:1.41,1:1.64,1:1.57,1:1.61,1:1.24和1:1.28。成齡銀合歡樹砍伐后,萌發(fā)再生能力同樣很強,據(jù)觀察,3年生銀合歡,砍伐后當年可萌芽抽枝15—25條。移栽法1、苗床整地翻耕后除凈雜草,起畦,畦輻1.5~2.0米×8~10米,施適量基肥,酸性重的土壤(PH5.5以下)每畝加施石灰50~100公斤。2、種子處理用熱水(82℃)浸泡3~5分鐘,或沸水(100℃)浸泡50-100秒鐘,涼干拌以銀合歡根瘤菌種制成丸衣化種子。3、播種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在苗床上開行條播經(jīng)處理的銀合歡種子,株行距10×3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保持土壤濕潤一周內即出苗。如不作苗床,也可用營養(yǎng)杯育苗。4、移栽苗木高0.2~1.0米時可以移植,以穴植效果較好,穴徑60厘米,深50厘米,施適量磷肥、石灰及有機肥,株行距60~80×100~150厘米。移植應在陰雨天或澆足定根水。5、管理苗木定植后前期生長緩慢,要注意除雜、培土。如根部結瘤太少或未發(fā)現(xiàn)根瘤,每畝追施尿素2公斤。直播法適用于建植大面積人工刈割地或放牧地,用手播或機器撒播,但要處理好地面(清理雜草灌叢,進行翻耕耙碎)。播種要盡可能同禾本科牧草如狗尾草、寬葉雀稗條狀間種,比例為1:l~3。先播銀合歡1行,成苗后再播禾本科牧草1~3行,條(行)距約90厘米。銀合歡播種量每畝0.5公斤。
2024-09-04 電議紫玉蘭,[1](Magnolialiliiflora),又名木蘭、辛夷、木筆、望春,木蘭科木蘭屬,為中國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長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山坡林緣。紫玉蘭花朵艷麗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叢植都很美觀,樹形婀娜,枝繁花茂,是優(yōu)良的庭園、街道綠化植物,為中國有20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花卉和中藥。形態(tài)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5米,常叢生,樹皮灰褐色,木質有香氣,小枝綠紫色或淡褐紫色,有明顯皮孔。葉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長為8-18厘米,寬為3-10厘米,先端急尖或者漸尖,基部漸狹沿葉柄下延至托葉痕,正面為深綠色,幼嫩時疏生短柔毛,背面為灰綠色,沿脈有短柔毛;側脈每邊8-10條,葉柄長為8-20毫米,托葉痕約為葉柄長之半。花蕾卵圓形,被淡黃色絹毛;[2]花葉同時開放,瓶形,直立于粗壯、被毛的花梗上,稍有香氣;花被片9-12,外輪3片萼片狀,紫綠色,披針形長2-3.5厘米,常早落,內兩輪肉質,外面紫色或紫紅色,內面帶白色,長8-10厘米,寬3-4.5厘米;花絲深紫紅色,長8-10毫米,花藥長約7毫米,側向開裂,藥隔伸出成短尖頭;心皮深紫紅色,花柱1,長約1.5厘米,淡紫色,無毛。聚合蓇葖果深紫褐色或褐色,圓柱形,長7-10厘米;成熟蓇葖近圓球形,頂端具短喙;ㄆ3-5月,果期8-10月。[1][3]本種與玉蘭同為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花卉,我國各大城市都有栽培,并已引種至歐美各國都市,花色艷麗,享譽中外。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紫玉蘭全株(3張)紫玉蘭枝葉(1張)紫玉蘭花果(16張)2地理分布紫玉蘭紫玉蘭產(chǎn)于中國中部,久經(jīng)栽培,供觀賞,是過去江南宮廷庭院的名貴觀賞花卉,栽培歷史已有2500多年。紫玉蘭每年在早春開花,花先葉開放或很少與葉同時開放,雖然落葉的枝條上還殘留著冬日的痕跡,但枝頭卻開滿了雍容華貴的紫色花朵。朵朵亭亭玉立,渾似粉裝玉琢,幽雅飄逸,爭奇斗艷。氣味芬芳, 紫玉蘭圖片欣賞(18張)花冠碩大,呈紫色或紫紅色,大型,鐘狀,紫色中透著高雅,十分嬌艷,芳香誘人;ㄩ_約一個月,蔚為壯觀。如果說白玉蘭像高貴的公主,那么紫玉蘭就像時尚女子。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山坡林緣。為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花卉,中國各大城市都有栽培,并已引種至歐美各國都市,花色艷麗,享譽中外。[4]主要培育基地有江蘇沭陽、浙江、安徽等地[5]。3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較耐寒,但不耐旱和鹽堿,怕水淹,要求肥沃、排水好的沙壤土。[4]紫玉蘭不能生長于石灰質和白堊質的土壤中;枝條柔弱,因此需要種植于稍庇蔭的地點; 紫玉蘭5(5張)抗風性能良好,對大氣污染也有很強的耐受力;一些品種可耐−20℃的短暫低溫,性喜溫暖濕潤,喜光,不耐積水和干旱。其根系發(fā)達,萌蘗、萌芽力強,耐修剪整形,但傷愈能力較差,剪后要涂硫粉防腐;肉質根怕?lián)p傷,因此不易移植,若需移植則要在秋末落葉或春末花后溫和濕潤的天氣下進行。紫玉蘭需經(jīng)常整枝修剪,及時將清除病、殘、枯枝,否則樹形會向灌木狀發(fā)展,也不利于花芽的生長。
2024-07-07 電議普通狗牙根(Common) 嫩綠色,葉片質地中等,抗旱性強,對土壤的適應性非常廣泛。由于具有很強的營養(yǎng)繁殖能力,耐踐踏性和生命力,以及受損后極快的恢復能力,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停機場、運動場、公園、城市綠化等草坪的建植,它的耐低修剪特性使其同樣適用于高爾夫球場草坪的建植,并可廣泛用于公路護坡、河岸護堤等
2024-07-05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