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子拐棗籽
黃荊子: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根黃白色。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掌狀復(fù)葉對生;小葉5,間有3,中間小葉較大,卵狀披針形,長3~10cm,全緣或每側(cè)有2~5淺鋸齒,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形,5齒瓣;花冠淡紫色或淡藍(lán)色,先端5裂,2唇形,外面有絨毛;雄蕊4;子房4室,柱頭2裂。小堅(jiān)果球形,黑色;ㄆ7~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坡、路旁、村邊。產(chǎn)于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廣西。 黃荊子的保健功效顯著。用黃荊子做枕芯的枕頭可舒筋活血、祛風(fēng)除濕、清熱解暑、防高血壓、月日頭風(fēng)、頸椎增生、肩周炎、抗疲勞、改善睡眠等功效,尤其適合于中老年人使用。[切忌]:枕芯勿與洗滌用品接觸,勿水洗,可長期使用!潮濕時可以倒出太陽曬,亦可恢復(fù)原木香度。拐棗,又叫萬韋果、金鉤子、雞距子、木蜜、梨棗、枸等,屬鼠李科,枳屬木本植物。落葉喬木,高達(dá)10米多;嫩枝、幼葉背面、葉柄和花序軸初有短柔毛,后脫落。葉片橢圓狀卵形、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8—16厘米,寬6—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常不對稱,邊緣有細(xì)鋸齒,表面無毛,背面沿葉脈或脈間有柔毛。兩義式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小,黃綠色,直徑約4.5毫米;花瓣扁圓形;花柱常裂至中部或深裂。果柄肉質(zhì),扭曲,紅褐色;果實(shí)近球形,無毛,直徑約7毫米,灰褐色;ㄆ6月,果期8—10月。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jīng)霜后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果實(shí)入藥,為清涼利尿藥,并能解酒;“拐棗酒”能治風(fēng)濕癥;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術(shù)工藝品等的用材。
2024-10-05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