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又名天寶花 產(chǎn)地與習性:原產(chǎn)非洲的肯尼亞。喜高溫干燥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耐酷暑,不耐寒,耐干旱,忌水濕。以富鈣質(zhì)、排隊水好的沙壤土為宜。冬季溫度不低于10℃。 繁殖:常用扦插、嫁接和壓繁殖。扦插,以夏季較好,選取1-2年生枝條,以頂端枝較好,剪成10厘米長,待切口干后插于沙床,插后約3~4周生根。嫁接,用夾竹桃作砧木,在夏季采用劈接法,成活后植株生長健壯,容易開花。壓條,常在夏季采用高空壓條法,在健壯枝條上切去2/3,先用苔蘚填充后再用塑料薄膜包扎,約25天生根,45天后剪下盆栽。 栽培:盆栽需陽光充足和排水好。以肥沃、疏松的沙和腐葉土的混合土較好。生長期宜干不宜濕,夏季高溫每天澆1次水,平時每2—3天澆1次。全后施肥2—3次。冬季干旱休眠期正常落葉。 病蟲害:有時有葉斑病危害,可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和卷心蟲危害,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殺。 應用:沙漠玫瑰植株矮小,樹形古樸蒼勁,根莖肥大如酒瓶狀。每年4-5月和9-10月二度開花,鮮紅妍麗,形似喇叭,極為別致,深受人們喜愛。南方地栽布置小庭院,古樸端莊,自然大方。盆栽觀賞,裝飾室內(nèi)、陽臺別具一格。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馬蹄蓮原產(chǎn)非洲,性喜溫暖濕潤及略蔭的環(huán)境,不耐寒,露地栽培花期為3-5月,夏季休眠。冬季于保護地中促成栽培,則花期可提前到12月到翌年5月。 馬蹄蓮促成栽培的具體作法是:秋季將植株或肉質(zhì)塊莖植于肥沃而略帶粘質(zhì)的土壤中,充分澆水,并使其處于略有遮蔭的環(huán)境下,此時植株已解除休眠,恢復生長,因此每10-15天應追施一次腐熟液肥。待植株充分生長后,南方地區(qū)于11月中下旬開始覆蓋塑料拱棚或大棚,以防止霜凍并維持植株有8-10℃的生長環(huán)境,直至翌年3月。北方地區(qū)由于氣溫較低,則應在霜降前將植株置于10℃左右的溫室中,直至翌年4月,然后再轉(zhuǎn)移到塑料大棚內(nèi)養(yǎng)護,這樣就可使植株從12月至次年5月陸續(xù)開花不絕,特別是為春節(jié)、元旦的花市提供上好的鮮切花材料。 促成栽培的馬蹄蓮不僅花期提前,且花繁葉茂,花莖長80一100厘米以上,花朵直徑達13至15厘米,每株大苗一個生長季可開4一6枝花,具有較好的商品性和觀賞性。 [詳情]
仙客來的繁殖,我國南北各地多采用播種繁殖,9月-10月進行。播種繁殖的仙客來有利亦有弊,播種繁殖的仙客來能獲得大量幼苗,這是它的優(yōu)點;但生長期較長,而且常發(fā)生品種變異,這是它的缺點。另外還有分割球莖繁殖,一般在9月-10月休眠期后進行,將老球用利刀切成2瓣-4瓣,切時要預先選好下刀處,使每塊都有頂芽,切割后要在切面?zhèn)谏贤可喜菽净一蛄蚧欠郏悦鈧诟癄。分割球莖雖能保持品種特性,但繁殖率太低,一般均不采用此種方法。 我查閱了國內(nèi)許多關(guān)于仙客來的栽培管理的書籍,各地大多數(shù)對仙客來的繁殖,均采用播種繁殖法。 我又查閱了日本滕井利重編著的《植物營養(yǎng)繁殖較新技術(shù)》其中談到利用種子繁殖,常發(fā)生品種變異,較近已從三方面開始對仙客來的營養(yǎng)繁殖進行試驗,有實用之可能性,前途極為有望。 仙客來之營養(yǎng)繁殖可分為球莖的組織片之無菌培養(yǎng)、葉插法、球莖分割法三種,其中葉插法繁殖系數(shù)較高,也比較容易,而其效果好。介紹如下: 在黎茲曼的實驗室內(nèi),于3月-4月將仙客來的葉在葉柄的基部帶一小塊球莖切下,用珍珠巖作插床比用沙土為好,插床下部加溫者比不加溫者為好。用黑云母土比用珍珠巖為好,生根發(fā)芽則愈早。但由于切口面積大則容易腐爛。可將切口涂上吲哚丁酸(IBA)較好。秋季扦插時,應插于溫室,每日用噴霧器,向葉面上噴至葉濕的程度,到了春季,則生出新葉,到了夏季就生有花蕾。 葉插時葉插基部需附帶一小塊肉莖,肉莖稍大者比較小者為好。 這種葉插法有許多優(yōu)點:一則不像播種苗容易發(fā)生品種變異,二則不像球莖分切法,繁殖率太低。葉插法一盆一年生盆栽仙客來可繁殖10株-15株,兩年的盆栽仙客來可繁殖20株-30株。 (記者 佚名) [詳情]
果真一定要說我們是什么傳人,倒不如說是花的傳人,其于歷史可征,其于文化有據(jù): 龍是我們先人豐富想像力的創(chuàng)造之一,其他還有麒麟、鳳凰等等。從考古資料看,在新石器時代的石、玉、陶器造型和圖案中,龍是諸種動物圖案之一,而動物類之外還有植物類等各類。龍的圖案和造型是比較少見的。相反,花的圖案和造型卻是常見的,無論中原的仰韶文化、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北方的紅山文化及其他新石器文化,都以花形圖案為常見,突出的圖案符號是玫瑰花和菊花。 在新石器時期,中原文化的代表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中心是華縣,華縣的得名源自華山,而華山的得名,源自其百花繁盛。因此在那時作為中原文化承載者的我們就被稱為華族或華人。蘇秉琦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中指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分布中心在華山附近,這正和傳說中華族的發(fā)生及其較初的形成階段的活動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可能就是形成華族核心的人們的遺存,廟底溝類型主要特征的花卉圖案彩陶可能就是形成華族得名的由來,華山則可能由于華族較初所居之地而得名;ū緛硎亲匀唤绯R姷,現(xiàn)在把自然的花賦予了特殊社會概念。“華”是尊稱,選擇玫瑰花作象征,以區(qū)別于其他族群。 我以為,古來“華”“花”通用,此中的“華”便是“花”的意思。所以我們是花的子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龍與我們的關(guān)系較為疏離,但卻帶有控制、主宰的性質(zhì)。比如,封建時代統(tǒng)治我們政治生活的是真龍?zhí)熳樱r(nóng)耕時代控制我們旱澇收成的是海中龍王,它們高高在上,要求我們敬畏和崇拜;▌t與我們的關(guān)系較為密切,影響我們?nèi)粘I畹乃蟹矫。在古代,人們飲花茶,調(diào)花膳;年節(jié)里我們賞花燈,猜花謎;自唐以2月15日為百花生日,稱為花朝;至遲于唐朝,民間已有專業(yè)花商,稱為花戶;而城市已有花卉市場,稱為花市;我們以花為友,宋人曾端伯以花喻友:蓮為凈友,梅為清友,蘭為芳友。宋人張敏叔以花喻客:貴客牡丹,野客薔薇,遠客茉莉。 我們浸淫于花的世界,花則貫穿我們生活的每一細節(jié)。陸游“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景元啟“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喟嘆,吳昌碩“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的苦吟,更是騷人們欲化為花的千年吟唱。人類愛花雖說是共性,但愛花到中國人這樣的程度,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把中國人稱為華人,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在古代文化中,龍也很難說具有突出的文化意義。漢唐以后,龍的地位大幅攀升,但這主要是與政治文化有關(guān)系:龍成了帝王的象征,其造型圖案也是為皇家專用。這只是因為要解決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即帝王權(quán)力的來源問題,因此演繹出君權(quán)神授的理論,龍則是這種神秘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質(zhì)并不是神秘文化,而是自然文化。 儒家尊崇自然,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子不語亂力怪神”;道家也同樣尊崇自然,所以老子講“道法自然”;佛教原本是神秘主義,但在經(jīng)過中國化的改造后,極大地擺脫了蒙昧的神秘主義色彩,賦予佛教自然哲學的特質(zhì),所謂“郁郁黃花無非妙道,青青翠竹盡是禪心”,創(chuàng)造了中國禪宗。因此,儒、釋、道三家文化主流形成中國文化的自然主義的基本性質(zhì)。如此說來,說神秘主義產(chǎn)物的龍,代表我們的文化,不如說花應該是可以作為我們自然文化特性的形象代表。 中國人的精神本質(zhì)是溫良平和,這是花的特質(zhì),它培植于超越萬年的農(nóng)業(yè)文明,經(jīng)兩千多年主流文化的滋養(yǎng),成為中國人血液中永恒的基質(zhì)。 主流文化的儒、道、釋均歸旨于淡泊或制欲,精神上追求的是寬恕與平和,溫、良、恭、儉、讓是中國人的修養(yǎng)原則; 看庭中花開花落、天邊云卷云舒,是中國人的日常心態(tài)。 中國人注重內(nèi)心修養(yǎng),講究有涵養(yǎng)和內(nèi)秀,誠如王冕詠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這就是花的精神。 垂暮之年的張大千賦詩:“殷勤說與兒孫輩,識得梅花是國魂!逼溲砸采茪e?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