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是世界名貴花卉之一,在世界各地廣為栽培。但水仙病毒種類很多,其中由水仙黃條紋病毒引起的水仙 黃條病危害 較普遍。此病因栽培品種不同,引起 花葉、脫色部位表面粗糙,有時沿葉脈產(chǎn)生黃色條斑,在有些黃水仙品種上會產(chǎn)生褪綠斑、 花碎色 及植株矮化等病狀。由于此種病毒可由蚜蟲傳播,故在防治過 程中,可使用 50% 劈 蚜 霧 4000 倍液防治蚜蟲,減少傳毒蟲 介 。要及時消除病株, 選健康 的植株作為留種母本,還可通過種子繁殖獲得無毒種苗。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基肥:在育苗和換盆過程中將事先腐熟好的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以提供長期生長需要的一種方法。肥料一般采用自己制作的有機肥,如腐熟的餅肥、骨粉、炒熟的瓜子等,效果都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花卉的根部直接接觸到肥料,否則很容易因肥大而將植株燒死。 追肥:在花卉生長期間,由于盆土有限,基肥長時間過后就失去了力量,不能再為植株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了。此時就要根據(jù)花卉不同生長期間的需要,有選擇的補充各種肥料?梢杂没室部梢杂糜袡C肥。使用化肥時,避開植株枝莖,撒到盆土中;或者將肥料稀釋后澆灌;适褂闷饋砗唵,見效也快,但長時間使用會使盆土板結(jié),土壤透氣性差。而自制的有機肥養(yǎng)分較全,肥效長,還能改良土壤,在這里建議大家多使用有機肥,盡量少用化肥。使用自制的有機肥時可以加水稀釋后澆灌,也可以淺埋在植株周圍,同樣也要避開根莖。 葉面施肥:這種方法可以及時挽救因疏忽管理、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等現(xiàn)象的植株。方便快捷,經(jīng)濟有效。方法是將肥料稀釋到一定比例后,用噴霧器直接噴施在植株的葉面上,靠葉片來吸收。 另外,施肥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時機:追肥和葉面施肥時,要在盆中土壤干燥時進行,此時的植株吸收效果較好。施肥前還要先松土,這樣以利于肥水迅速下滲,減少肥料的損失。 (記者 佚名) 基肥:在育苗和換盆過程中將事先腐熟好的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以提供長期生長需要的一種方法。肥料一般采用自己制作的有機肥,如腐熟的餅肥、骨粉、炒熟的瓜子等,效果都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花卉的根部直接接觸到肥料,否則很容易因肥大而將植株燒死。 追肥:在花卉生長期間,由于盆土有限,基肥長時間過后就失去了力量,不能再為植株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了。此時就要根據(jù)花卉不同生長期間的需要,有選擇的補充各種肥料?梢杂没室部梢杂糜袡C肥。使用化肥時,避開植株枝莖,撒到盆土中;或者將肥料稀釋后澆灌;适褂闷饋砗唵,見效也快,但長時間使用會使盆土板結(jié),土壤透氣性差。而自制的有機肥養(yǎng)分較全,肥效長,還能改良土壤,在這里建議大家多使用有機肥,盡量少用化肥。使用自制的有機肥時可以加水稀釋后澆灌,也可以淺埋在植株周圍,同樣也要避開根莖。 葉面施肥:這種方法可以及時挽救因疏忽管理、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等現(xiàn)象的植株。方便快捷,經(jīng)濟有效。方法是將肥料稀釋到一定比例后,用噴霧器直接噴施在植株的葉面上,靠葉片來吸收。 另外,施肥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時機:追肥和葉面施肥時,要在盆中土壤干燥時進行,此時的植株吸收效果較好。施肥前還要先松土,這樣以利于肥水迅速下滲,減少肥料的損失。 [詳情]
以扦插繁殖為主,除寒冷的冬季外,其余季節(jié)均可進行。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莖均可作為插穗,既可上插,也可水插。 扦插時間要以氣溫來定。在氣溫高于25℃時進行扦插,因為溫度高有利于生根?杉羧~的莖頂或截干后長出的側(cè)芽,扦插于以河砂為介質(zhì)的扦插床上。保持較高的濕度,在50%~80%的光照、25~30℃條件下,約30~40天即可生根成活。也可將當(dāng)年生或多年生的莖干剪成5~lOcm一節(jié),以直立或平臥方式扦插于插床上。若有條件,將插條用萘乙酸的1000倍液速蘸或用0.01%的APT生根粉處理一小時,可促進生根成活。室內(nèi)栽培者若將樹干鋸成7~10cm的小段,浸于水中,也很容易生根,但要注意的是樹干上下不可顛倒。同時要經(jīng)常換水,保持水質(zhì)清潔,防止干段腐爛,還要定期加化肥片于水中,以補充營養(yǎng)。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基質(zhì)、水、容器清潔,較好都要消毒。由于插秧大多數(shù)無葉,要注意其極性,不要倒插。 播種繁殖需在老齡植株上采種,春季播種。播種苗需多年以后成株。(來源:中國園林網(wǎng)) [詳情]
一、選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的沙質(zhì)壤土,略具庇蔭及避風(fēng)的水稻茬田作苗圃地。在冬初翻犁曬白后輕耙一次,冬末春初在播種前進行三犁二耙,每畝施廄肥1.5-2噸或餅肥25-50千克耙勻作基肥。 二、適時播種:樟樹的播種宜在“雨水”至“驚蟄”進行。 三、種子消毒:在播種前,種子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2小時,由于種子發(fā)芽時間較長,一般播后40-50天才開始發(fā)芽,持續(xù)可達(dá)50-60天,且發(fā)芽很不整齊。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應(yīng)用50℃的溫水間歇浸種3-4次催芽,以促使發(fā)芽整齊。 四、整地播種:要開淺溝條播,行距20-25厘米,畝播種量10-12.5千克。播后用腐殖質(zhì)土或火燒土覆蓋,厚約1.5厘米,再加蓋稻草。 五、管理:幼苗出土后,長至3-5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平方米保留15-20株,每畝產(chǎn)苗2-3萬株。樟樹主根粗長,而側(cè)根稀少,往往因此影響移栽成活率。為促進側(cè)根的形成,當(dāng)苗木具有3-5片真葉時,用鋒利鐵鏟在苗行兩側(cè)與苗株成45度角切入,深度5-6厘米,以截斷主根,然后充分灌水,可促側(cè)根生長。在5-6月是苗木生長高峰,這時期適當(dāng)施速效性肥料,以促使苗木速生快長。當(dāng)苗木長至高50-70厘米時,即可選擇在冬季或春季的雨后移栽。 [詳情]
一、宜選矮稈品種,忌植高稈品種 大麗花株高30厘米至200厘米,有高中低三檔,陽臺盆栽宜選30厘米至60厘米的矮稈品種,過高既擋光線,且遇大風(fēng)易倒伏,甚至連盆刮倒墜落下去,可能發(fā)生傷人砸物事故。 二、盆宜深大通透性好,忌用淺小輕盆大麗花肉質(zhì)塊根較發(fā)達(dá),宜用通透性較好、盆徑30厘米至50厘米的土陶盆或紫砂盆,塑料盆通透性差,且較輕,遇大風(fēng)有被吹下陽臺的危險,如用塑料筒盆,要用繩扎附欄桿上,以防意外。 三、宜用中性沙質(zhì)壤土,忌用重粘土 大麗花以種植在沙質(zhì)壤土中生長較佳,可用腐葉土50%,菜園土35%,沙10%,草木灰5%混合成疏松肥沃的中性沙質(zhì)壤土栽種,每年于早春翻盆另換新土,否則易退化,花少色淡。重粘土栽種易爛根,生長不良。 四、土宜濕潤,忌旱,也忌澇 它喜濕潤環(huán)境,干旱時葉易萎縮變黃,澆水要適度,土稍濕潤即可,過濕易徒長,漬水易爛根,故種植時宜在盆底放層碎硬塑料泡沫塊,增強透氣排水防爛根。在適當(dāng)控水的同時,要常向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利其生長。 五、宜薄肥勤施,忌生肥濃肥和單施氮肥 它喜肥,上盆時可在土中加些骨粉,生長期薄肥勤施7天至10天一次,較好用磷酸二氫鉀溶液,濃度苗期0.1%,花期0.2%,或用5%的過磷酸鈣。生肥濃肥易燒根,單用氮肥易徒長,莖軟倒伏。 六、宜置陽光充足處,忌蔭蔽 大麗花是陽性花卉,每天至少要見4、5小時的直射光才能葉茂花繁,以置于屋頂花園,南向、西向陽臺為好,置陽臺上10天左右要轉(zhuǎn)動180°,防偏冠。忌置室內(nèi)和曬不著太陽的蔭蔽處 七、宜溫涼,忌高溫悶熱和霜凍。 大麗花在10℃至32℃之間都能適應(yīng),以15℃至25℃較適宜,32℃以上生長停滯,此時可置于涼爽的東、北向陽臺。在高溫而多雨的夏季,置于屋頂花園的大麗花,要遮陰避雨,防爛根。大麗花不耐寒,一經(jīng)霜打地下莖便枯萎,地下塊根休眠,長江以南可在室外越冬,長江以北宜移入1℃至10℃的低溫室內(nèi)越冬。 八、宜通風(fēng)良好,忌大風(fēng) 它喜通風(fēng)良好的涼爽環(huán)境,通風(fēng)差莖徒長無力,遇大風(fēng)因莖中空而脆,極易倒伏斷折。一般長到30厘米時,用4根如小指粗的竹竿或筷子粗的鋼筋,插入盆四周,出土50厘米左右,用塑料鋁、銅線做2、3道圓圈,將四根小柱連接起來,以防植株倒伏。 [詳情]
絡(luò)石又叫石龍?zhí)伲瑸閵A竹桃科的常綠藤本,長有氣生根,常攀緣在樹木、巖石墻垣上生長;初夏5月開白色花,形如“萬”字,芳香。常見栽培的還有花葉絡(luò)石,葉上有白色或乳黃斑點,并帶有紅暈;小葉絡(luò)石,葉小狹披針形。 絡(luò)石在我國黃河以南各省都有分布,喜半陰濕潤的環(huán)境,耐阜也耐濕,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較為適宜。 絡(luò)石在園林中多作地被。盆栽除采用一般方法外,還可利用其自身的特性作懸吊或攀緣栽植。利用氣生根作攀緣栽植時,可先在盆中放棕皮柱或形態(tài)較好的枯樹干,扎成亭、塔、花籃等造型型。養(yǎng)護上也很簡單,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并經(jīng)常向棕皮柱或支架上噴水增加濕度。在生長期,第月施1-2次肥水,并應(yīng)避免烈日直射,以半陰或朋亮的散射光照射為佳。 繁殖在生長季用扦插或壓條法都容易成活。較新信息 怎樣使菊花提前或延遲開花 唐菖蒲怎樣栽培管理 桂花怎樣嫁接繁殖 結(jié)香怎樣栽培和管理 (記者 佚名)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